徐庶又道:“当今大唐的形势是大公子身边围绕着一个党,从中央大员到诸如王修吴质廖袭这一干地方干吏,虽不能说是权倾朝野,但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孔明你身边也围绕着一个党,在文员上的势力远不如大公子,但你与军方关系甚密,莫说你是带过兵的,便说你的三个师弟,哪个不是你提拔起来的?赵家吕家乃是军方中的最大两势力,可又与你是姻亲。南方的张辽乃是吕温候的旧部,与你也是很有些情分。”

说着,徐庶有些口干,抿下了一口茶,再道:“如今你们这两党的势力越来越庞大,加起来甚至可以说控制了大唐半数的实力。这如何能让你家老爷子心安?反之三公子公平只在徐州培植势力,决不插手大唐中央事务,相比你们两人更让唐王放心一些呀!”

这段话对我来说有如醍醐灌顶般,让我从脑门直凉到脚心,今日的诗会上,我和大哥岂不就各带一派人马招摇过市,正应了徐庶的话。但想起在几天前的朝会上,父王对我依旧是恩赏有加,心下稍安,对徐庶道:“元直所说有理,不过近来父王对亮依旧是奏一本准一本,给足了面子,似乎并不像元直所说的危言耸听。”

徐庶只是摇头,冷哼了一声道:“孔明身在局中,有些东西当然不易看透彻。这次北伐出动北方军团六万五千人,三万黑山军,北郊校场的精锐部队更是倾巢而出,并州高干领着两万部队从西面策应,可谓是诸葛家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按理来说,无论如何也要有一位诸葛家的核心坐镇,但这次的主帅却是赵云,副帅也是张颌,孔明就没有细想其中原因吗?”

我心中细细咀嚼徐庶话中的意味,二十五年前,诸葛家势力尚且弱小,全靠众多诸葛子弟众志成城才打下了青州,但之后诸葛家大小战事,不管将领如何出色,总要有一位诸葛家核心子弟在军中坐镇,天下共讨时,更是父王和二叔亲自带兵南北分进。这次北伐二叔是率先上奏不领军事,只管政事,而大哥三弟善政不善军,北伐主帅自当落在了我的头上。

当时父王在以谁为帅的这个问题上询问过我的意见,我心中自然想得到兵权,但为了避嫌,也只举荐了赵云和张颌两人,只等父王驳反我,岂料父王竟全盘准奏,现在想起来也未尝不是防止我手中权力过大。就连我如今这个督军的身份,也是我再三请奏后才获准的,不过却有一条,只管政务,不得干涉军务,对军事行动只有参议权。

方才那些念头当属我心中最底下的私密,徐庶虽与我要好,但随着我一天天的位高权重,也渐渐不愿把底全抛给别人听,当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三国霸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追书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追书帮并收藏三国霸业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二章 斩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