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御史案发后的第四天,徐安从诏狱出来那时,通过大理寺已知的案卷调查,认定了内阁三部的协同作案嫌疑。

为了赶在七天内迅速找出眉目,便与唐敖父女联合突袭三部。

徐安闯入户部大院,证实了自己成为漏网之鱼的直接原因。

唐慕清携府兵突袭吏部,却突发吏部档案库大火,涉及官员调度的关键信息遗失,线索中断。

虽说后来徐安根据其他信息,暂时推翻了吏部直接参与凶案的嫌疑,但这并不代表吏部就毫无猫腻。

而徐安暂且认定吏部没有直接嫌疑的主因,只在于曹怀兴这个变节者。有了他的存在,幕后主谋不需要经过吏部派出内应,也可得到所有台府官员的准确信息。

相反,吏部暂无嫌疑,而主谋却故意制造档案室大火来混淆视听,不外乎是想误导徐安的调查方向,欲盖弥彰。

唐敖亲自带领禁卫直捣兵部与皇城司之时,也有意外发生。

兵部左侍郎竟临阵悖逆,大骂皇帝昏庸无度,并举兵阻止禁卫进入,导致双方发生了流血事件。

那名兵部侍郎被禁卫当场格杀,随之举事的兵员也无一生还。

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时,徐sir并不感意外。

兵部有人胆敢悖逆,便说明他们做贼心虚,恰好证实了徐安对兵部的怀疑。

只是,结合目前的情况来讲,这位兵部侍郎的叛逆...有些极不正常!

首先,如果那名兵部侍郎参与御史案的行凶,那么按照犯罪嫌疑人的正常自保心理,肯定会设法撇清自己的干系。

可事实却是,此人极其愚蠢的暴露自己,并公然对抗禁军,形同自取灭亡,显然不符合常理。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最最关键的一点信息是,这位悖逆的兵部侍郎,居然是当年在大漠上力保二殿下萧尔沁不死的亲卫团统领,陈烈。

就让整个事件看起来迷雾重重的同时,又显现端倪,违反了诸多正常的逻辑。

要想清楚其中隐晦,首先就要明白一个既定的事实。

在古代,辱骂皇帝,举兵对抗朝廷,乃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陈烈因何敢为?

他有什么理由公然忤逆?

根据杨宣的陈述,当年萧尔沁在大漠上迷失的时候,陈烈力挽狂澜,与八百亲卫一道保下了他,这才有如今的漠北王。

此事,说明了什么?

在当时那种自顾不暇的情况下,陈烈完全可以将萧尔沁交给蛮族军,以换取自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御史大官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水里捞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水里捞鱼并收藏御史大官人最新章节第140章 新太子之选,暗布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