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E世代消费者内部分群的影响因素

在影响E世代内部分群的4个因素中,可调节客观因素为“年龄”以及“上网时间”两大因素;而“性格”、“男女比例”在社会生活中为相对稳定因素,且有可能由于抽样比例问题而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以“年龄”、“上网时间”为推断E世代内部群体变化的影响因素,过程见图表9-37。图表9-37E世代内部分群变化影响因素二维图

从图表9-37可以看出,选取“年龄”以及“上网时间”作为变量,E世代5种内部分群分布呈现一定规律。

该模型的原点是:年龄最小,上网时间最短的“传统菜鸟型”。他们的特性是传统的年轻一代消费者,以他们作为起点,随着年龄增大,以及上网时间增多,出现了逐步的转化。

首先,随着年龄增长,“传统菜鸟型”逐渐成长,传统价值观被淡化,开始追求成就感,或者开心刺激的生活,逐渐转变为“孤寂努力型”或者“开心刺激型”,然后进一步发展,真正步入社会,体现社会种种现实后,转化为“得过且过型”或者凭借一手好的网络技术,成为“网络生存型”,以网络作为生存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另一方面,上网时间变量影响着E世代消费者的内部变动。中国网络的普及,宽带时代的到来,促使上网机会越来越多,上网时间越来越长,各种各样新思维,新思想的渗透,促使“传统菜鸟型”的传统观念淡化,开始在网络上寻求精神归属,借网络寄托孤寂的相思,甚至转化为没有特殊追求的“得过且过型”;随着上网时间进一步增多,网络信息进一步淡化传统价值观,E世代们开始追逐无需负责人的网络情缘,通过网络寻找刺激催化剂,最后,当网络成为不可逆转的生存工作工具后,最终转化为“网络生存型”。

参考文献

吴绍宏:《中国年青一代的消费模式——购物决策风格与价值观》,澳门理工学院出版社,2001。

杨晓燕:《女性消费行为理论解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2002~2003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2001~2002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001年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卢泰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卢泰宏并收藏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最新章节第20节:抓准中国消费者的感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