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某个时候会产生一些模模糊糊的思想和感觉,当某人突然使用一个响亮的句子把这些思想一下说了出来时,这句话就会像黑夜中的灯光一样把人照亮,把人的眼光吸引过去。丹尼?贝尔的“意识形态的终结”就这样吸引了我。

意识形态应当终结了吗?意识形态已经终结了吗?记得国内社会科学界有人曾提出过应当对“意识形态”加以研究,是不是对此也有同感?

丹尼?贝尔在这一著作中,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自一百五十年前(该书出版于1961年,因此到现在该有近二百年了),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提出至今,所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还剩下了些什么?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是在十八世纪末由法国哲学家DestuttdeTracy首先使用的。从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到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意识形态是作为一种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的形式出现的。对这些大知识分子、大思想家来说,哲学的作用就是批判,是抛弃过去。他们将注意力从神转到人,有的仅仅停止在回到现实世界这一步(如费尔巴哈),有的则进一步要求改变现实世界(如马克思)。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一切激进的知识分子都热衷于意识形态,如贝尔所说,如果谈宗教教义是传教士的责任,那么谈意识形态就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拿破仑是反对意识形态的,斥之为不负责任的思想家推翻道义原则和爱国主义的企图(第395页)。后来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一词有了新的含义,即它是某些社会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反映。贝尔指出,马克思的定义有三个问题:首先,如果自然科学无阶级性,社会科学有无阶级性?他认为科学的独立性是马克思主义一直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的问题之一;其次,在思想和阶级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这一假设与社会现实有不相符合之处;再有就是关于阶级的定义,马克思强调财产或生产资料所有制,而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中已失去了当年那样的重要性(第397页)。

在西方社会中,社会阶级的荣衰在历史上一直与家庭的荣衰同步,这种由家庭代代相传的权力往往由财产的继承和大家族之间的联姻来完成。但是,家庭资本主义在美国已经解体,事实上,据贝尔的研究,美国一起步同欧洲就有区别,主要的区别有二:一是美国的大家族没有欧洲贵族式的头衔;二是在美国,子女往往不承父业而要自己出去挣一份前程,为什么会如此尚属来解之谜,但却是不争的事实(第41页)。随着美国国内战争之后的工业化进程,大量家庭资本进入中型企业,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社会学精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李银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银河并收藏社会学精要最新章节社会学的定性与定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