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条,全面提升工匠、医师等百工之人待遇以及地位。凡是发明创造,或是改良器械,提出证明理论基础,研发药方,治疗疾病等等推动行业进步的先驱者,由国家封赏爵位,颁发勋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技不是靠赵括一个人来提升的,即便有两千多年后的经验和眼光,赵括也只能提供一些相对简单,通过不断试错能够试出来的东西。

其他有些东西要么他没见过,要么见过也做不出来。只有靠赵国所有人的智慧,才能推动整个科技的发展,包括粮食产量,让赵国养活更多的人,培养更多的人才。

现在掣肘赵国发展最严重的不是别的,而是亩产。

亩产低,一户要种一百亩才能养活一家老小,这么多土地一次怎么可能种的完,所以只有按季节分种。

春天的时候种春小麦,到五月份收冬小麦,种粟、黍,水田则种稻。比较贫瘠的土地则种大豆,薏以,高粱。

种完之后收春小麦,收完春小麦还要忙着采桑叶喂蚕,冬天孩子能不能换双新鞋、添一件新衣就看这点蚕了。

等蚕忙完了,又要忙着收粟、稻、大豆了,收完之后种冬小麦,种完冬小麦女人在家织布,男人上山砍柴或翻地。

一年到头压根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之前赵国修路之所以能征到这么多人,就是因为大家没饭吃,都来混口饭吃。这也是赵括为什么给工人的工资发到十钱的原因。

这个价格比底层的官吏俸禄还要高,已经能够买到两斗到三斗粟米了,如果不敞开吃的话,足够养活一个成年男子加上两三个孩子,加上女人去工地帮忙,就算孩子比较多,养活一家也不成问题。

如果去官府建造的食肆,虽然有菜有馒头,吃的好,但是很贵,最后只能剩两钱。

赵括没办法去区分哪些有孩子要养,哪些没有孩子要养,但是那些孩子又不能不管,只能这么做,让他们自行选择。

等到土地重新划分之后,大家有了土地,去修路的人就少了,一般只有附近的人参加,远的就没办法过去了。

虽然修路赚的钱比种地还高,但是土地才是根本。

之后赵括也就将高到离谱的工价砍了一半,回归正常水平。

在这种亩产下,百姓大部分的时间都要投入在土地上,剩下的时间受于交通的限制也没办法距离家庭太远。

如果不是有几十万俘虏支撑,除非赵国强制性征发百姓,否则别说五年,就是十年也不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写网文太难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写网文太难了并收藏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第八百二十章 我们自愿加入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