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跟李厂长开诚布公的谈了一番后,效果是真的好。

最大的不同,就是主观能动性不一样了。

在之前,李厂长虽然对曹志强十分支持,但也只是支持的地步,还算不上积极。

可现在,明确了曹志强想要什么,以及能给什么之后,他立刻就不一样了。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便利亭项目的投入力量不同了。

过去,李厂长只调拨了一个相对空闲的车间去生产便利亭,这才导致便利亭,或者说移动板房的生产速度相对较慢。

可当李厂长开始把这个项目当重点抓,投入大量资源跟人力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

别的不提,就说产量吧。

之前便利亭的产量是一天一个,这对红光机械厂这样的单位来讲,根本就是连九牛一毛的力量都没用上。

可当李厂长直接下令重点生产之后,那便利亭这种没啥技术含量的活动板房,产量就蹭蹭的上去了。

只用了五天时间,就生产了一型便利亭一百个,二型便利亭五十个,等于一天就生产三十个便利亭。

这还是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如果暂时减少计划内的生产,抽调更多工人生产,产量还会更大。

实际上,本来李厂长是想抽调更多力量,生产更多的,还是曹志强让李厂长先别急,先生产这些就够了。

毕竟目前只是跟崇文区的领导谈好了试点,一开始肯定不能太多。

其实对于便利亭计划来讲,最大的难点并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也就是人手跟政策。

人手好解决,最难的就是政策,也就是当地政府同意不同意你办了。

就算政府同意了,下面也有很多部门要跑,比如当地街道,消防、电力、邮电甚至公安等部门,都要挨个打招呼。

好在曹志强早跟上层领导通了气,再有于得水帮忙,陈家邦还主动到处跑,手续办下来倒也还算顺利。

就这样,五天之后,由红光机械厂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曹志强个人占百分之四十九股份的国企控股的合资公司“红光百货公司”就正式成立了。

今后便利亭的所有业务,都归属红光百货公司经营。

又过了五天,先期十二个便利亭试点正式布置完毕,并开始在崇文区正式试营业。

这十二个便利亭,有五个大型,七个小型。

大型便利亭,就是二型便利亭,分别布置京城火车站、前门大街、花市大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唐居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居易并收藏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最新章节806 今生有了你们,才是我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