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是联合国宣布的所谓“改革之年”,安理会的扩大成为本届联大的焦点。在对新增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角逐中,巴西以其“来自拉美地区的声音”显得颇为引人注目。

作为世界第五大国和拉美地区最大的国家,巴西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现有的人口超过175亿,其中,白人占552%,黑白混血种人占382%,黑人占6%,黄种人占04%,印第安人占02%。巴西也是该地区的经济第一大国,其工业体系的完整性及其与全球经济的联系在拉美地区首屈一指。

就像它复杂的人种成分一样,这个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局势的动荡不安也呈现为纠结不清的状态:社会的两极分化极为严重,而且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林立的摩天大楼旁边紧邻着用白铁皮、纸板之类的东西搭建起来的贫民窟窝棚;黑皮肤的少年在街头游荡,兜售毒品,炫耀暴力;私立学校享有很高的声誉,而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却质量低劣。贫富分化、失业高居不下、犯罪猖獗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的同时,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由阿根廷引起的拉美经济危机中,巴西也未能幸免:2002年,该国货币雷亚尔狂跌,其债务达到了GDP的60%,国际投资者纷纷撤离资金。这一危机几乎蔓延至整个南美洲,引发了类似亚洲金融危机式的全球性金融市场的动荡。

时任总统的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像90年代的大多数南美领导人一样,在8年的任期内推行自由市场,放开汇率管制,使巴西的经济政策更符合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要求,但持续性的金融动荡使公众对他的政策表示了普遍性的怀疑。出身无产阶级、代表巴西“劳工党”和“无地农民运动”利益的LD席尔瓦高举“改革新自由主义现行政策”的大旗,最终以61%的多数票上台。

左派总统上台,反映了巴西民众对新自由主义的极度不满。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社会财富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在70年代初,占有社会总收入一半左右的富人占总人口的10%,而90年代初进一步缩小为5%;而另一方面,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广大社会成员却加速贫困化。在城市里,大批工人甚至一部分白领阶层失业,城市贫困人口比重从70年代初的42%上升到目前的近60%。

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统计,1990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总共46亿人口中,有2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459%。其中,秘鲁、巴拉圭及部分中美洲国家的贫困人口高达68%~78%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最新章节四困境:巴西中产阶级是否真的存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