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工农家庭背景的一部分人,得益于教育和经济发展,正日益成长为中产阶级。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便开始参与学生和市民运动,童年经历的贫穷和生活的艰难,使他们亲近工人阶级,要努力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另外,在政界以外其他各个社会阶层,有着一大批有兴趣但不愿参与政治的人,这些人多半比较谨慎,当他们还未能比较清晰了解香港社会发展对于香港政治组织的接受程度时,处于观望状态。在香港现存的体制下,没有一官半职而从政,其个人与家庭生活便没有任何保障,这种情况使得很多人对从政望而却步。在香港的政治转型中,大多数中产阶级保持远离政治舞台的状态,中产阶级远远没有被设定为政治领袖。这反映了中产阶级在政治事务上缺乏经验,也反映了中产阶级在摆脱殖民统治的过程中的苦恼与不确定性。尽管开通了政治参与和代表的新渠道,大多数香港中产阶级仍远离政治,专注于职业和地位。中产阶级更加关注的是开放、公平、透明度、理性与专业精神,他们不需要任何一个政党和政治团体来代表自己的利益,但他们有自己的阶级意识和文化。香港民主运动的退潮是由于中产阶级组织像一盘散沙,并且中产阶级个体之间缺乏约束。作为一种应对政治转型不确定性的个人和集体的策略,不少香港中产阶级选择了移民。对这部分中产阶级来说,移民是一种政治保险,可以防范1997年回归后可能出现的对他们的个人安全或职业发展机会的威胁。虽然中产阶级选择移民而不是接受政治活动组织者来保护他们的阶级利益,但对那些有兴趣坚持现存制度结构的政治领袖,中产阶级给予默认。尽管有着利益一致,那些政治领袖和政治群体并不能与中产阶级的大部分打成一片。结果,政治社会中崛起的政治领袖不能成功地动员市民社会中的中产阶级。

20世纪60~80年代,台湾经济迅速发展,加上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以及在此之前的教育普及运动,极大地改变了经济社会面貌。到80年代,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要求扩大政治参与的程度,这迫使台湾当局开始了民主化的进程。中产阶级的兴起是台湾政治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因为中产阶级一方面重视稳定,另一方面与其他阶级相比,又具有较高的民主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多数中产阶级出身于工人、农民家庭,与工人、农民形成共生的互惠互利关系。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为着全民利益,积极寻求改革。因而拥有较多的政治资源、动员能力以及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台湾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似乎表现得更明显。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最新章节四困境:巴西中产阶级是否真的存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