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起源上看,港台中产阶级的形成是一个新近现象。中产阶级这一概念直接来源于英语,在港台社会中有不同的译名。在广泛使用英语的香港,中产阶级一词直接定义了特定的人口。在台湾,汉语是官方语言,中产阶级这一术语就包含了一些当地的特征。中产阶级可以是“中等财产的阶级”、“中等财产的阶层”、“中间阶级”或“中间阶层”。尽管这些地方术语应用时可能显示出少许不同,但中产阶级已经被共同认可,来定义那些拥有特定生活水准和生活方式的人,他们已被社会视为一个新的参考群体。作为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新生阶级,港台中产阶级内部有着相当高的异质性、多样性,以及在自我认同上的模糊性。事实上,它由各种次阶级和不同的部分组成。因此,当我们试图分析港台中产阶级的特征时,重要的是要考虑其内在的分化。港台中产阶级一般可分为新中产阶级和老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主要是以技能、学历、文凭为取向的事业及管理人才,老中产阶级主要是指自营业主,这两种中产阶级并存的现象是港台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特有的状况。随着作为一个整体的中产阶级的相对规模和新、老中产阶级在这两个社会阶级结构中相对力量的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转型,中产阶级人数迅速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体,新中产阶级人数超过老中产阶级。建立在自我识别基础上的客观判断与主观评价之间的不对称也比较突出。受传统追求地位的影响,人们对中产阶级的认同明显多于实际的存在。在对中产阶级内部结构作进一步分析时,我们需要关注部门的转换,即公共领域的中产阶级与私人领域的中产阶级之转换。20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当局推行公营企业民营化政策,使公营企业的股权大部分落入本地资本家的手中,一些本土的中小企业逐渐发展成为私营的大财团。此外,中产阶级各组成部分在市场、工作和地位处境方面存在本质的不同。台湾中产阶级中台湾人和大陆人的政治观点差异起着区分这一阶级内部特征的作用。同样属于老中产阶级,台湾社会包含了小农场主,而香港社会老中产阶级则主要由集中在城市地区的小自营业主所构成。

西方文献中有关中产阶级特征的讨论,大多建立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对立的阶级关系的基本假设上。中产阶级是一个介于这种两极化的生产社会关系中,在阶级结构的剥削关系中具有矛盾位置的社会群体。由于中产阶级带有两个基本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特征,并且被这两种对立的利益分割,它在阶级结构中的位置具有冲突性,兼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最新章节四困境:巴西中产阶级是否真的存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