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资是使生产力赶上经济变革的重要策略,没有人力资源,印度不会有长久的发展,尽管许多人为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劳动力市场及其低工资而自豪,但印度工人却因为素质低而缺乏生产率和竞争力,印度工人劳动增加值是日本的1/10,是新加坡的1/4。在基础教育上的投资,韩国是每年人均138美元,马来西亚是128美元,印度是9美元。在印度约有30%的学龄儿童没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我们计划在2010年实现面向所有人的普及教育,重点放在基础教育上,这是艰难的挑战。”印度教育部长MK考在2001年对教育做出这样的估计和期望。Ramler,Siegfried,opcit,p84女童失学、童工、种族宗教矛盾都影响着印度教育的普及。

印度有39%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35~40%的人不稳定地在贫困线上,按照实际生活水平,他们也是穷人。贫困阻止了3/5的人掌握识字、算数等基本技能,这必须引起中产阶级的注意。而南亚国家的贫困人口比例被国家的针对性政策控制住,印度尼西亚的贫困人口比例在1982年是17%,马来西亚在1987年是14%,泰国在1986年是26%。PavankVarma,opcit,p190印度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有着高比例的贫困人口,而是特权者认为不存在贫困,即使存在,也不应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想法是消灭贫困的最大障碍。在全球化中,产生了“经济马太效应”,赢家得到一切,而输家一无所有。中产阶级应该意识到除非国家和社会关心贫困,解决贫困,否则,印度不可能通向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中产阶级考虑这个问题不仅是他们应该具有的社会关怀,也是为他们的长远未来着想。

如果国家中只有一部分经济力量处于活跃状态,它不可能达到全面发展。没有任何经济技术可以在贫富之间搭上桥梁,只有改变既得利益者的态度,印度才能成为统一民主繁荣的国家。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他们不须停止追求美好生活,只要改进追逐利润的方式,穷人就会减少,乃至消失。但印度社会似乎没有一套调节富人财富的策略。印度许多大公司不交税,或通过行贿来逃税,城市印度人交税的比例只有2%。在税收占GDP的比率方面,1991年法国是38%,美国是341%,泰国是189%,马来西亚是20%,而印度是115%,有意识地逃避税收来避免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遍及印度上等阶级和中产阶级。

近年来,印度的上层精英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最新章节四困境:巴西中产阶级是否真的存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