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面的一些叙述可以发现,日本围绕“middleclass”研究出现了多种名称定义,“中产阶级(阶层)”、“中流阶级(阶层)”、“中间阶级(阶层)”、“中等阶级(阶层)”等等不一而足,其中虽不乏无视区别、顺手拈来型的混用,但对有产还是无产、阶级还是阶层等概念的区分却反映出研究者对该问题的根本认识立场。同时,“概念上的混乱常常源于背后理论结构的不严密,反过来,偶然的概念混乱有时也会促成理论结构的重组。”高坂健次,同前引书,2000,第147页。

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日本普通民众对这些用语有着自己清晰的区分。对“中产阶级”,接受调查的人一般主要着眼于财产、收入等方面的情况,认定其“在以经济能力建构的阶级结构序列体系中,处于接近顶点的相当高层”。与此相对,对“中流阶级”、“中流阶层”等,被调查者一般根据所占的社会地位高低、社会威望大小等进行判断,主要建立在印象中的家庭背景、交际范围、学历、职位等因素上,认为在以社会地位高低来划分的阶级结构中,“中流阶级”、“中流阶层”大体接近中间位置。而对“中间层”、“中间阶级”等用语,一般被调查者的反应是一种模糊不定、悬在半空的不稳定感,更多强调的是“中间”概念中消极的一面。从学术角度来说,该定义应当属于适用范围最广的最为贴切的表达,将前两种定义的内涵都包容在内,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其归属者却最少,多只有学者群体使用。1960年的调查结果发现,选择“中流”的占56%、“中产”29%、“中间”19%。尾高邦雄:《日本の中間階級——その位置づけに関する方法論的覚書》,《日本労働協会雑誌》22号,日本労働協会,1961,第4~27页。

日本的中间层问题研究较早是在阶级分析的框架中进行的,作为对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的补充,认为它属于劳资间的第三阶级即中间阶级。大河内一男,同前引书,1960。岸本重陈也认为,称“中”则必有两极,他将雇佣与被雇佣视为两极存在,认为在雇佣关系上位于二者之间的、拥有一定独立财产、享受适度富裕的为“中流阶级”。岸本重陳,同前引书,1985,第90~98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通过农地改革、民主化改革等措施消灭了地主阶级,也同时多少消除了意识形态上传统的马克思式阶级划分的影响,阶级分类逐渐演化为阶层结构分析:“阶级理论运用‘剥削’概念描述社会的利益对立,但随着社会形势变化,逐渐失去其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最新章节四困境:巴西中产阶级是否真的存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