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之后,中产阶级的出现及其壮大也引起了其他许多学者的关注。比如,在法国,许多学者同样注意到了这一阶级的出现,一些法国史学家将他们称之为中等中产阶级(middlemiddleclass),也有的学者称其为小资产阶级(thepettybourgeoisie),而甘必大1872年在格勒诺尔发表演说时则干脆说:“共和国的到来,标志着中等社会阶层——新社会阶层(newsocialstrata)已经进入权力机关。”甘必大在这里所说的新社会阶层,就是1850~1870年代之间法国因经济增长而不断壮大的新兴集团,“新阶层”也成了这个新兴集团最为人普遍接受的称谓。宋亚萍:《论19世纪法国中间阶层的兴起及其社会影响》,徐州:《徐州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认真考证起来,虽然包括甘必大这样的资产阶级学者都对中产阶级概念的提出有所贡献,但较为全面的理论探讨恰恰是在马克思主义阵营中获得最初的发展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着中产阶级的有无及其性质,在马克思主义者或者说在当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争论。争论的一方如考茨基,坚持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极化观点,他们将无产阶级定义为所有通过工作获取工资或薪水的人,并认为这些人越来越多、正在成为社会的主体,用考茨基的话说,“在所有的国家,人口的大多数都已经落入无产阶级的境地……无产阶级的境况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口的境况。”Kautsky,Karl,TheClassStruggle(NewYork:WWNorton,1971),pp35~42而争论的另一方如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则同意德国经济学家、德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古斯达夫·施穆勒的观点,认为应该将公务员、技术雇员、管理者、办公室人员和销售人员等薪金雇员(salariedemployees)阶层视为“新中产阶级”(这是newmiddleclass一词最早见诸文献),而新中产阶级的兴起,弥补了老中产阶级衰落带来的问题,结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稳定。

上述两派观点分歧虽多,但主要集中在薪金雇员的归属问题。考茨基等人认为薪金雇员不占有生产资料,仍然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是所谓“硬领无产阶级”(stiff-collarproletariat),因此这部分人的出现和增长并没有改变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最新章节四困境:巴西中产阶级是否真的存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