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产阶级的概念十分流行 但由于中产阶级本身的历史流变复杂、不同的学者在使用“中产阶级”一词时的理论背景和理解各异 这就使得迄今为止仍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有关中产阶级的界定。在已有的社会学文献中 罗列于“中产阶级”标签之下的相关内容不仅繁杂 有时甚至互为矛盾、大相径庭。

按19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萨姆纳·曼恩的看法 从农业社会及前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是一种“从身份迈向契约的运动”。QuotedinTonnies,F,CommunityandSociety(NewBrunswick:TransactionBooks,1988),p182尽管按马克思的观点 阶级现象古已有之 但在前农业社会 社会分层地位常常是由先赋因素决定的 此即曼恩所说的“身份”(status);只是在工业社会 那由后天的经济社会和自致因素决定的社会分层地位 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阶级”(class)。事实也是这样 在18世纪中叶欧洲重农主义者使用class一词之前 人们通常使用的是status,estate或order:前者强调的是各个不同群体的经济功能 以及与此相关的职业因素 而后者强调的则是身份的差异。Pilbeam PamelaM,TheMiddleClassEurope1789~1914:France,Germany,ItalyandRussia(London:Macmillan,1990),p3可以说 正是现代工业社会或资本主义的出现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也改变了决定人们的社会分层地位的那些决定性因素。从这时起 阶级成为社会分析的重要单位 而与此相关的中产阶级及其概念也开始浮出水面。

对社会结构的变化怀有高度的敏感

✦本书作者周晓虹提醒您《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最新章节在笔趣‧阁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zaijiagongzuo◉com✦(请来笔趣‧阁‧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并且最早关注到中产阶级出现的人还是马克思。马克思不仅提出了现在仍然常为人引用的阶级分析方法 而且也是最早论述阶级及社会分层的经典社会学家之一。尽管马克思在单纯论战性的文章中大多持二元化或极化的资本主义分层模式 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 “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敌对的阵营 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第251页。但他在其他许多文章中也使用过更为复杂的包括其他阶级在内的分层模式。尤为重要的是 马克思不但使用过“中产阶级”的概念 而且可以认为他本人就是这一概念的创用者之一。在有关中产阶级的历史文献中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用德文写成的《共产党宣言》中。在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社会流动时 马克思、恩格斯写道:“以前的中等阶级的下层 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 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同上引书 第259页。在马克思的多种著作的中文版中 那个被称为“中等阶级”或“中间阶级”的群体在德文版中为mittelklasse 在英文版中被译作middleclass。也有人在重译《共产党宣言》时 将中产阶级的英文译成intermediatestrata。参见Draper,Hal,KarlMarxsTheoryofRevolution,VolumeII:ThePoliticsofSocialClasses(NewYork:MonthlyReviewPress 1978) p616。这一版本为人重视的原因在于 按ValBurris的说法 1888年即在马克思死后5年出版的英文版是导致人们将马克思的阶级结构理论归为简单的极化观点的主要来源之一。参见ValBurris,“TheDiscoveryoftheNewMiddleClasses”,ArthurJVidich,TheNewMiddleClasses:life-styles,StatusClaimsandPoliticalOrientation(London:MacmillanPressLtd,1995),p49因此 可以认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中文版中使用的“中等阶级”、“中间阶级”的概念就是我们这里的“中产阶级”。据不完全统计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39卷中 直接论及中产阶级或中间阶级的地方就有83处之多。陆梅:《中产阶级的概念及理论回顾》 南通:《南通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在马克思那里 中产阶级的基本构成包括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富农、小自由农、医生、律师、牧师、学者和为数尚不多的管理者。而中产阶级的划分依据 基本上仍然是这一群体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另外 不仅马克思最早使用了中产阶级的概念 而且他还多次预测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介于以工人为一方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为另一方之间的中间阶级不断增加 中间阶级……直接依靠收入过活 成了作为社会基础的工人身上的沉重负担 同时也增加了上流社会的社会安全和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 第2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 第653页。另外 同样在《剩余价值理论》中 马克思批判马尔萨斯时指出:“他的最高希望是 中等阶级的人数将增加 无产阶级(有工作的无产阶级)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将相对地越来越小(虽然它的人数会绝对地增加)。马尔萨斯自己认为这种希望多少有些空想 然而实际上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进程却正是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 第3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 第63页)由此可以认为 马克思关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产阶级会进一步扩大的看法不是随意的 而是十分成熟的。这样的论述虽然与马克思的其他论述似乎有些矛盾 但却与中产阶级在整个20世纪中的发展实态十分吻合。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最新章节四困境:巴西中产阶级是否真的存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