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看来,朱安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没有出息孩子的玩意”,愤怒之下,轻易就把它破坏了。“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意谓不要夫妇敦伦,不承认朱安的合理需要。鲁迅在写过《风筝》之后的几个月之后又写了《忽然想到(之六)》,说:“我们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涂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华盖集》)朱安正常的性要求与包办婚姻是浑然一体的,既然要反抗包办婚姻,当然要踏扁“风轮”(敦伦)了。鲁迅对踏扁“风轮”的行为并非只有满意,有时候又颇为遗憾、悔恨,鲁迅的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总是在不断地消长起伏。

“傲然走出”,鲁迅结婚后第四天就回日本去了。当然不仅仅是这一次,按照孙伏园的说法,鲁迅在北京生活时,随时随刻都在准备着出走。鲁迅从一开始就“走出”包办婚姻了。至于朱安的感受“怎样”,则“不知道,也没有留心。”在《祝福》中,“我”以“说不清”回答了祥林嫂的疑问,就赶紧走开,先回到四叔的家中,然后又于次日离开鲁镇,“即使发生什么事,与我也毫无关系了。”鲁迅踏碎了朱安的有“风轮”的“风筝”梦,就走开了。祥林嫂就是朱安的化身。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离别”,意谓分居。鲁迅与朱安一直分居,各睡各的屋,朱安连与鲁迅同床异梦的权利也不可得。这就是许广平所说的“对家庭的注意自然相当淡薄”或“冷淡”。在许广平看来这是很自然的,殊不知,鲁迅的心却“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朱安的心情如何?虽“不知道,也没留心”,但也可想而知。“踏烂风筝”这事,令鲁迅极其内疚,极其无奈。

“游戏”,喻夫妻生活,如《复仇》所说的“生命的沈酣的大欢喜”。

“儿童”,喻青年夫妇。

“外国……书”,鲁迅向来持“不读中国书主义”,最反对青年人读中国的书,大约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没有个人主义精神,不提倡自由恋爱。由于自己“不幸”而看到一本外国书,才明白了,根据人道主义原则,朱安也有要求夫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新发现的鲁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邹范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邹范平并收藏新发现的鲁迅最新章节性幻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