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有多重含义,本质上是向封建文化和包办婚姻复仇,而朱安、看客则不过是封建文化的载体。

人的皮肤之厚,大概不到半分,鲜红的热血,就循着那后面,在比密密层层地爬在墙壁上的槐蚕更其密的血管里奔流,散出温热。于是各以这温热互相蛊惑,煽动,牵引,拚命地希求偎倚,接吻,拥抱,以得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

“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所谓“生命”乃是“肉体”的委婉语。古时相爱的男女互称为“欢”。如乐府诗《莫愁乐》曰:“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此处的“大欢喜”是指夫妻本来应有的两性之爱,有实际的性快感,故称之为“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也是鲁迅所渴望的爱情状态。

但倘若用一柄尖锐的利刃,只一击,穿透这桃红色的,菲薄的皮肤,将见那鲜红的热血激箭似的以所有温热直接灌溉杀戮者;其次,则给以冰冷的呼吸,示以淡白的嘴唇,使之人性茫然,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而其自身,则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尖锐的利刃”,喻包办婚姻和封建礼教。

“一击……”,即制造出不能“偎倚,接吻,拥抱,以得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的包办婚姻,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悲剧,恰如利刃穿透了菲薄的皮肤。

“杀戮者”,指包办婚姻和封建礼教,它是青春的杀戮者。

“鲜红的热血……灌溉杀戮者”,意谓包办婚姻的牺牲者往往以悲惨的死来反抗封建礼教。鲁迅对死的问题也有所考虑。有一段时间,鲁迅曾想过自杀,许广平曾发现鲁迅藏于被褥下的两把钢刀。许广平对此很不理解,她在给鲁迅的信中写道:“褥子下明晃晃的钢刀,用以杀敌是妙的,用以……似乎……小鬼不乐闻了!”《两地书》:1925年6月1日致鲁迅。在鲁迅写《影的告别》的同一天,他在给李秉中的信中写道:“我也常常想到自杀,也常想杀人,然而却不实行,我大约不是一个勇士。”(1924年9月24日致李秉中)虽然是“却不实行”,但是,常年枕刀待旦,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鲁迅如果不是陷入极度悲观,绝不会想到自杀或杀人的。何以不实行?其实,鲁迅不过是以此来排遣苦闷和无奈而已,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激励,有点古人“灯下看吴钩”的意思。这刀无论用与不用,它必然是与“鲜红的热血”有关,夜里枕着“明晃晃的钢刀”不睡觉或入梦中,都能使人产生某种联想。

“给以冰冷的呼吸”,指自己与朱安的婚姻关系,不能以激烈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新发现的鲁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邹范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邹范平并收藏新发现的鲁迅最新章节性幻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