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很多回忆这件事的人,都说鲁迅和周作人的反目,是出于羽太信子的挑拨,这是不错的,因此郁达夫也说:“他们兄弟的不睦,完全是两人的误解。”许寿裳也认为:“鲁迅毕竟是伟大的,他受了种种的诬蔑委屈,搬出了八道湾住宅。”许寿裳这里所说的“诬蔑委屈”,并不是虚设的形容词,而是用春秋笔法作了极其精炼的概括。

早在一九○说年鲁迅回家完婚,婚后与二弟周作人一起去日本,在与三弟建人告别时,两位兄长再三和建人说:要三弟留在家里,好好侍奉母亲。兄弟三人亲密无间,“将来永不分家,有钱大家用,有粥吃粥,有饭吃饭。”(周建人《鲁迅故家的败落》)如果这是周作人所说的“蔷薇的梦”,那末,打破这个梦境的,不是鲁迅,而是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和昏虫周作人。

对于此事,周作人的态度是“不辩解”。他说:“大凡要说明我的不错,势必先说对方的错。不然也总要举出些隐密的事来作材料,这都是不容易说得好,或者不大想说的,那么即使辩解得有效,但是说了这些寒伧话,也就够好笑,岂不是前门驱虎而后门进了狼么”?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不辩解说》。萧文邦的《鲁迅新传》第八章对这一事件再做历史性的回顾:

鲁迅是否与羽太信子调情,答案是难以成立的。这只能是出于羽太信子的诬陷,因为羽太信子明白,只有这种诬陷是最能奏效的,也是最能神速地使他们兄弟间造成分裂,而达到逐出鲁迅的目的。这里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周作人与羽太信子结婚前后的一些情况。……

……羽太信子(一八八八~一九六二),当时正二十一岁妙龄,虽然长得并不漂亮,圆圆的脸蛋,细细的凤眼,看上去很有些像唐人仕女图中那种唐人仕女的古典美。

她原籍在日本本国越后,后迁东京,家就住在西片町附近,家中有一位年迈的祖母(一八五○?~一九一三)、父亲和母亲,父亲羽大石之助(一八七○?~一九四一)。她是长女,下有一个弟弟叫羽太重久(一八九三~一九八○),两个妹妹,二妹芳子(一八九七~一九六四),后来成为周建人的妻子,三妹福子(一九○○~一九一八),正在念书。全家六、七口人,家庭负担很重,羽太信子只受过小学义务教育,很早就出来做下女,她每天为住在西片町十番地丙字十九号的住客送饭菜,很快就结识了鲁迅和周作人。大约不到半年,她和周作人已经建立了恋爱关系,并准备在日本同居结婚。……

……鲁迅离开日本不久,周作人与羽太信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新发现的鲁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邹范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邹范平并收藏新发现的鲁迅最新章节性幻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