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这句话是有潜台词的。首先,如果“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鲁迅也就不必谈什么“完结了四千年的旧帐”了,因为古碑中处处都有“旧帐”在,这就会引发问题和主义的思考。这个判断似乎是不必举例来论证也能成立的吧。这句话的潜台词似应是“古碑中都是生命消亡的问题,借此可以抑制自己的爱的寂寞和痛苦”。其次,就是怎样理解鲁迅唯一的愿望就是要让生命因此而暗暗的消去?这与鲁迅在大冬天不穿棉裤大约是同一意思,也与当年同意包办婚姻时的想法相似,“以为自己死无定期”。当初虽不能为革命牺牲,现在生命也必须为爱的寂寞和痛苦而暗暗的消去。潜台词似乎是“暗暗的消去生命中的爱的渴望(或者是弗洛伊德所谓的里比多),是我唯一的愿望。”生命老去了,爱的渴望(里比多)自然就降低,甚而至于消亡。包办婚姻不解决就是解决——“陪着做一世的牺牲”而已,这就非压抑人性的本能不可。这真是“太痛苦”了。

当年钱玄同劝鲁迅为《新青年》做点文章,鲁迅却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这样说,显然是有违创办《新生》杂志的初衷的。当初不是急于唤起麻木的国民,来打破这铁房子的吗?不就是因为这种热情受到挫折而降温才“寂寞”的吗?钱玄同答:“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鲁迅也就同意了。

在当时,鲁迅在潜意识里把婚姻的失败转变为《新生》杂志的失败,在潜意识中偷梁换柱了。所谓“不是……英雄”,确切地说应是指不能反抗母亲的包办婚姻,而鲁迅却把它转变为办不成杂志。与弃医从文和幻灯片的关系一样,鲁迅再一次把包办婚姻的原因掩盖了,甚至是有意识地把它深埋。

后来,鲁迅的潜意识在作《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时已经成为明确的意识了:“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这句话可以视为是鲁迅意识到弃医从文的深层动机是出于个人包办婚姻的悲剧。也许有人认为,这并非是鲁迅的自己表白而是在说娜拉。殊不知,鲁迅不过是在借娜拉说自己和朱安的事。

这样看问题也绝非就贬低了鲁迅。俗话说,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新发现的鲁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邹范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邹范平并收藏新发现的鲁迅最新章节性幻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