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虎丸的意思是,如果不曾读过中国书,一张白纸,没有负担,“两重性”难题也就不存在了。鲁迅从小就读了中国书,且“沁骨入髓”,所以现在很吃苦,必须经过一番“苦斗”,战胜自身的“两重性”。不过,伊藤虎丸所认识的“两重性”太肤浅,不过是为了证明中国必须全盘西化这一预设理论而已,根本没有落实到鲁迅个人的生活中,他并没有真正懂得鲁迅所说的他受的“苦”的涵义何在。这里只就困扰鲁迅的“两重性”难题之“苦”简单地说几句,首先是儒家的“孝”,这是对于母亲的,为了孝,接受了母亲为之包办的婚姻;其次是儒家的内省精神,鲁迅要追求爱情,自然会损害朱安,对妻子朱安的忏悔是鲁迅的最伤心并最伟大之处。林贤治说:“他深爱着他的母亲。/正是他所深爱的人送给他以一份无所可爱的礼物:朱安。命运的恶作剧。然而,这是不容违抗的,因为血脉是不容违抗的。或如他所说,她是一份‘遗产’,那么在接受这份遗产之前,他已先行接受另一笔更大的遗产——传统礼教——了。”林贤治也指出了鲁迅的“两重性”,他认为鲁迅是“观念的激进主义者,行动的保守主义者。”笔者认为,正是这种“两重性”才造成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彻底地否定态度。无论是“两重性”或是两份“遗产”之苦,归根结底都与性压抑有关,这是鲁迅生命中极重要的“一件小事”。详细的分析,留待后面再说。

后来鲁迅在厦门大学做教授时,受邀作了一次讲演,他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这里的校长是尊孔的,上星期日他们请我到周会演说,我仍说我的‘少读中国书主义’,并且说学生应该做‘好事之徒’。他忽而大以为然,说陈嘉庚也是‘好事之徒’,所以肯兴学,而不悟和他的尊孔冲突。这里就是如此的胡里胡涂。”(《两地书》)看来,要真正理解鲁迅,非理解并实践鲁迅的“不读中国书主义”不可,否则对于鲁迅的认识也只能是“胡里胡涂”。说实在话,鲁迅许多真实的思想人们并没读懂,鲁迅某些文章似乎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鲁迅某些文章很像李商隐的《无题》诗,意思恐怕只有鲁迅自己才懂,读者往往不知道鲁迅在说什么,正如那位尊孔的校长一样。某些人本来正是鲁迅所批评的那类糊涂人,只因为也反孔,就自称“我也姓鲁”了,其他也反孔的“旁听人”对他们自然就“肃然的有些起敬了。”绝没有人“跳过去,给他一个嘴巴”,说:“你怎么会姓鲁!——你那里配姓鲁!”

鲁迅此处所谓的“外国书”应该是“日本和欧美书”才确切。因为当时只有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新发现的鲁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邹范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邹范平并收藏新发现的鲁迅最新章节性幻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