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有着多种用途,不管是民用还是工业使用都极其的广泛,尤为重要的事,盐还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古语云:“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可见盐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中国的盐业专卖政策,起源相当早。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管仲治理齐国时提出来的“官山海”政策,即主张由国家垄断经营盐业、矿产以及各种山林资源。

再往下,就是汉武帝时期,桑弘羊为汉武帝构建的国有经济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正是盐铁官营。

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一个主要原因是垄断利源,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用于填补常年对匈奴战争的财政漏洞。但还有一个原因鲜为人知,那就是要限制大商人和地方豪强的势力,防止他们成长为盐铁巨富,重演汉初七国之乱的悲剧。

所以,盐铁专卖从一开始就带有国家控制的双重目的:不仅是中央与地方豪强、富商巨贾的经济利益之争,同时也是政治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只不过,经济控制和政治控制,历史越往后走,前者越发掩盖了后者。

唐代理财大师刘晏对盐法进行完善,改为“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刘晏的改革,最大的不同是引入了商人的角色:政府只负责从盐户手中收购食盐,再转手卖给盐商,中间的差价就是国家的财税;至于后面的转销环节,政府抽身出来,直接交由商人去办。

这虽然也是国家专卖制度,但政府大包揽的程度相对有所降低了,于是帝制时代叱咤风云的盐商阶层便出现了。

在清政府时期,盐税作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第二大来源,始终占到帝国财税的1/5以上。就道光年间而言,每年全国盐税大约750万两白银,比全国任何一个省的田赋收入都要高。

而其中,又以两淮盐税为最大宗,政府每年从这里获取的盐利超过400万两,对此,曾任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的陶澍说过:“东南财赋,淮鹾最大,天下盐务,淮课为最重。”

正因为如此,两淮盐务从战争爆发之后一直就是中日两国以及日军和伪政权利益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

这段时间,位于海州的盐务局里气氛非常的紧张,盐务局长下野静夫和副局长马儒学眉头紧皱,盐务局的一干业务骨干也都战战兢兢的,犹如寒风中的鹌鹑一样。

“八嘎,都这么多天了,你们竟然连一个走私犯都没有抓住,简直荒唐!”下野静夫一脸愤怒的吼道。

尽管他的语气不善,脸色也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抗日之铁血使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沧月傲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沧月傲天并收藏抗日之铁血使命最新章节番外四:完本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