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战役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从开战到结束也不过三天的时间,但是影响却非常的深远。

随着国民政府的大力宣传,中央社以及其他官媒那叫一个不遗余力的宣传战绩,使的全椒大捷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于还传到了国外。

李国耀和暂七师固然是名声大振,但同时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也受到了鼓舞,一时间民众大量的为国家募捐,支持抗战,甚至于在各地征兵点都有青壮年排起了长队。

然而更为重大的影响则是刺激了日本人,使的原本就矛盾重重的日军内部矛盾近乎公开化了。

事实上日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除了有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外,陆军内部也存在尖锐的矛盾。

早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如何应对此事,日本军界内部就是否继续扩大对华战争,分化为两个意见相左的阵营——“扩大派”与“反扩大派”。

“扩大派”代表的人较多,且大都为日军中的高层缺乏远见之守旧人物,如当时的陆军大臣杉山元、陆军次官梅津美治郎、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参谋次长多田骏、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等。他们基于中国国内“反日”活动的增多,坚持必须“对华一击”。

抗战爆发前夕,日本驻华武官喜多诚一等汇报,“在收复满洲以前,蒋政权的抗日政策恐继续不变。希望以我对华北让步,换取蒋政权取消抗日政策之类的见解是极大的错误。”

同时,喜多诚一判断,日苏一旦发生战争,中国亦不会保持中立,需“在对苏开战前,首先予中国一击,用以挫伤蒋政权的基础。”

而后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也上书军部,“如为我军力所允许,首先对南京政权加以一击,解除我背后的威胁,此最为上策。”

与其相对的“反扩大派”以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为代表,石原莞尔的核心思想是“世界最终战论”,即日、美终须决战。在此之前,日本要全力建设“满洲国”,充实国力,全力对付苏联。对中国,奉行所谓“日支亲善”,让中国成为“东亚联盟”中的一员。

中苏两国国情的变化,也让石原莞尔反对扩大侵华战争。1935年,国民政府在英国援助下进行了“币制改革”,并与英、美签订了商业、铁路等贷款协定,让日本与英美在华利益的冲突更加显现。

另一方面,苏联不断加强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屡屡与日军发生摩擦,使日本的“满洲经营”面临威胁。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抗日之铁血使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沧月傲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沧月傲天并收藏抗日之铁血使命最新章节番外四:完本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