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病因有二,所以想引导一个慢性抑郁症患者自杀,也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想办法使其停止服药,降低大脑内血清素的含量,为心理干预创造物质条件。二,找到抑郁症发病的根源,推导出发病的心理过程,再想办法引导其心理重演这一过程,从而导致抑郁的再度爆发。

第一点很容易做到:兰释是处方药,只能在医生的帮助下购买。李松经常随身带着兰释,说明他很可能拥有一名长期合作的精神医生。只要买通这个医生,让他给出暂停服药的建议,李松是不会不听的。

关键在于第二点:李松生于49年,20多岁开始服药,抑郁的根源显然和六七十年代的某种经历有关。85年,抑郁症出现了一次短期爆发,说明当年的经历,再次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抑郁根源。从袁主任提供的调查材料来看,他的抑郁根源很可能和祖父受迫害致死一事有关,但这毕竟只是毫无依据的推测。放在其他任务上,我可能会通过不断的试探进行验证,但此次任务至关重要,和目标的接触机会也极其宝贵,在猜测得到证实之前,我是绝对不能轻举妄动的。

“袁主任。”我随后说道,“还差最后一件事。帮我调查两个时间点,一是李松祖父受迫害而死的具体日期,二是李松开始服药的确切年龄。明天对李松的专访开始前,请务必调查清楚。”

“明白了。”袁主任说,“我现在就开始查,但结果不好保证,我会尽最大努力。”

“至少查清楚其中一项。”我最后说,“也好让我有个推测的依据。”

回忆至此,一只温软的手突然搭到了我的后颈上,我本能地一哆嗦,再度回到现实。老婆把茶水放到书桌上,愧疚而略带惊慌地看着我:“啊,是不是影响你了?”

“没有。”我松了口气,抬头对她笑笑,又迅速低下头说,“妞,辛苦你了。我是说,这些年你辛苦了。”

她半弯着腰,搂住我的脖子,吻了吻我的脸颊,两秒后又看了一眼电脑显示器,随口问道:“这是谁啊?”

“哦。”我看着显示器里李松的会议发言特写,轻轻咳嗽一声,说,“一个老朋友,一个过世好几年的朋友。”

2007年7月22日上午八点半,省监察厅召开了一场常规工作会议,李松代表纪委出席并发表讲话。我一边作为记者在会场内拍照、记录,一边对李松进行近距离的观察。虽然是行政监察方面的会议,但李松的发言还是着重于反腐工作。说到调任半年以来的工作感受,他直言不讳地说: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暗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遇瑾2014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遇瑾2014并收藏暗示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四章 终章 梦中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