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慌乱地放下笔,用食指堵住双耳,拇指用力地按摩耳根,但接下来的十几秒内,那种怪异的嘶鸣声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加响亮清晰。我低头闭眼,急促地深呼吸,几秒后意外地平静下来,感觉那嘶鸣声就来自前方不远处——叶秋薇所在的位置。

我抬头看她,嘶鸣声瞬间消失。她依旧平静地站在窗边,左手捏着细边的黑框眼镜缓缓晃动,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脸。

我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拿起笔问:“可以继续么?”

她迟疑片刻,微微点头,缓步坐回藤椅上,简单整理了一下衣裙,问道:“刚刚说到哪儿了?”

“刘向东的强迫行为。”我不假思索地说,“强迫行为象征着强迫思维,任何强迫思维的根源都是恐惧,只要能找到这种恐惧——”说到这里,我突然一阵头疼,大脑短暂地陷入空白,随后用不确定的的语气问,“是、是这样么?”

“是。”叶秋薇说,“如你所言,强迫行为源于强迫思维,强迫思维的根源则是恐惧。所以,只要找到这种恐惧,就能通过暗示将其无限放大,从而使人产生极端的强迫思维,进而导致极端的强迫行为。而极端的强迫行为,往往就是致命的。”

我沉思片刻:“请说说具体过程。”

“想做成一件事,就必须清楚其原理及规律。”叶秋薇看着我,“张老师,我先问你,什么是强迫症?”

我张了张嘴,却不知如何表述。

她顿了顿说:“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即所谓强迫症,根源都是恐惧。所以,任何强迫症,无论其表现如何怪异、复杂,归根结底,都是心理为消除恐惧而进行的抗争,是心理自我保护机制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默默点头,详细记录下来。

“按照对待恐惧的不同态度,强迫症可以分为两类。”她接着说道,“第一类,是通过自我安慰消除恐惧,称为正向强迫,或者叫积极强迫,这种强迫症,绝大多数由仪式化行为发展而来。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一对特别爱干净的父母,向孩子过分强调‘细菌无处不在’、‘细菌会致人生病、死亡’等观念,并对孩子的卫生习惯进行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那么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很可能产生对于细菌、肮脏等事物的深刻恐惧。一开始,孩子会通过避免接触脏东西、勤洗手等行为消除恐惧,并逐渐产生相应的仪式化行为——即通过这些行为获取轻松、自信等积极情绪。一旦仪式化行为遭到破坏,相关恐惧就会爆发并蔓延,从而导致强迫症的出现。比如孩子某天不小心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暗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遇瑾2014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遇瑾2014并收藏暗示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四章 终章 梦中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