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会的思路很简单,就是仗着资金雄厚,先亏本经营,把官办盐业挤出市场,然后他们垄断经营,再温水煮青蛙,把价格提起来。

在会议结束后,钱孺贻便采纳属下智囊的建议,首先在报纸上放出消息,声称钱氏旗下的盐业公司,管理严格,加上采用新的煮盐方法,或将食盐生产成本降低。

在消息放出后不久,钱氏盐业等几家盐业公司,出售食盐的价格,立刻就比官办工坊低了三成。

这些年高欢兴办教育,培养了大批专业性的人才。

他们有的被官府接收,更多的则留在民间,为那些大商人效力。

这也是资产阶级实力逐渐强大的原因,他们不仅控制生产资料,还控制了人才。

因此钱孺贻的计划,显得非常的专业,官办工坊的生产成本,还有多少资金,都被他摸得一清二楚,他们根据掌握的情况,来制定计划,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在钱孺贻进行宣传的同时,他们一边收购市场上的食盐,一边扩大生产,准备压低价格。

淮安,官办盐业公司的龙头,江淮盐业的大门外,冷冷清清,短短一个月时间,原本门庭若市的情况,就已经不再出现。

在钱氏盐业,降低出货价格后,全国无论官办,还是民间的销售公司,都去更加便宜的钱氏盐业等民办公司进货,让官办盐业的经营,变得困难起来。

盐业在高欢的定位中,是关系民生的行业,官办盐业从建立时的定位,就不是赚钱,而是让百姓都吃得起盐。

因此官办盐业发展二十多年,工人十多万,帐上却仅仅保持收支平衡,根本没有多少存款。

现在生产出来的食盐,卖不出去,工人等着发工钱,原料供应商要拿货款,官办盐业立刻就陷入了经营危机。

这时,江淮盐业的督办黄廷,坐在办公房内,正阅读着报纸,一名经理人走进来,叹气道:“督办,还是没人来!”

黄廷是高老庄人,皇帝高欢儿时的玩伴,高欢起兵后,同杨彦一起给高欢当亲卫,后调到秘密战线,负责刺探清军情报。

在高欢完成统一后,战争时间庞大的军队和情报系统,都需要裁员,黄廷厌倦了在黑暗中潜行的生活,便去南京政大进修三年的经济和管理,转业到了江淮盐业当督办。

这几十年,因为官府垄断经营,禁止民间商人涉足盐业,黄廷经营的官办盐场,旱涝保收,一直没出现什么问题。

这次朝廷进行改良,允许民间商人进入盐业,促进竞争,黄廷起初也没放在心上,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武布中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话凄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话凄凉并收藏武布中华最新章节第1551章告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