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亲自来到澧州,会见了张献忠、刘文秀、徐以显等西国俘虏,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南问题的提议。

西军遭此大败后,西国已经没有能力与乾朝抗衡。

张献忠等人都明白,继续对抗的话,必然是死路一条,唯有向乾朝称臣,才能够有一条生路。

当然,高欢首先是希望西国能够举国而降,全部归顺乾朝,若是西军残余不愿意,那么再商谈保留西国之事。

这时在澧州县衙内,高欢坐在节堂内,张献忠等人坐在两侧,听着高欢给他们灌输他的思想,提出为华夏民族争取更大生存空间的理论。

高欢微笑道:“朕与诸位争斗多年,如今胜负以分。再斗下去,徒伤中国元气,对整个民族,对整个国家都是无意的。朕的意思是,大家不要再打了,一起建设天下,为华夏开疆扩土!”

张献忠、刘文秀平平颔首,最骚的是徐以显,还拿了笔和本子,记录高欢的话语。

为了推广教育,乾朝的造纸行业十分发达,让纸张逐渐评价,另外由于毛笔书写,速度慢,且没几年功夫写不出一手好字,高欢还亲自叫人研制出了铅笔,以便书写。

张献忠道:“陛下说的有道理。我们内斗,只能让外夷有可乘之机!”

高欢欣慰颔首,“嗯,你这个认识,比较深刻!我们现在应该团结一致,打出去,教化四夷,而不是给夷狄攻击我们的机会!”

高欢与张献忠等人商议的气氛十分和谐,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张献忠请命亲自去西国招抚旧部,高欢却选择派遣徐以显,携带高欢和张献忠的书信前往昆明,去见一见西国小朝廷,商议归顺乾朝之事。

这到不是高欢不信张献忠,没有孙策的胸襟,而是老张自己把路走窄了。

明末十余年间,张献忠反反复复降而复叛,已经没什么信誉可言了。

因此高欢必须有所防备,所以派遣徐以显前去,进行招降,若实在不行,高欢再考虑张献忠。

高欢还担心着辽东的事情,不想拖延太久,商议完成后,便让礼部侍郎钱秉镫与徐以显一道前往昆明宣旨,不过高欢也没报太大的希望。

毕竟张献忠是阶下囚,已经做不了西国的主,就似土木堡被俘虏的明英宗,说的话未必会有人听。

因此谈判的结果如何,还要看昆明方面什么态度。

……

这时,高欢急于解决西南问题之时,辽东烽火再起,清军卷土重来。

朝鲜平壤城,城门打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武布中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话凄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话凄凉并收藏武布中华最新章节第1551章告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