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对于中国共产党,有两大贡献。

第一,帮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第二,制定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战略,使中国共产党得以迅速发展。

虽然马林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建议刚一提出,便受到了极其激烈的反对,他毕竟还是征得了共产国际执委会的同意和支持,带着“衬衫文件”回中国召开西湖会议,说服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

此后,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三大”,马林自始至终参加。就连陈独秀本人,也在中国共产党“三大”所作的报告中说:

起初,大多数人都反对加入国民党,可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代表说服了与会的人,我们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从这时起,我们党的政治主张有了重大的改变。以前,我们党的政策是唯心主义的,不切合实际的,以后我们便更多地注意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并开始参加现实的运动。“注释◆◆◆6”

中国共产党“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贯彻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意见。

后来,在1935年8月19日,当马林跟美国伊罗生教授谈话时,曾回忆了他的关于国共合作的意见的由来“注释◆◆◆7”:

我提出这些意见时,从来没有从莫斯科得到什么具体专门指示的问题。我离开莫斯科时没有什么指示。我只是以我自己在爪哇伊斯兰教联盟运动中取得的经验作为依据。……由此,你就能理解在中国努力同国民党建立这种形式的合作是直接以爪哇的成功经验为依据的。

他提出的国共合作,人称“斯内夫利特战略”,亦即“马林战略”。

他一次次跟陈独秀交谈,一次次跟孙中山交谈,终于促使陈独秀与孙中山会谈,终于促使孙中山在1923年8月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俄……

共产国际在海参崴建立了远东局,在1923年1月12日由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柯拉洛夫签署第282号文件,任命马林为远东局第三号人物。

此后,马林的工作又有变动,如他所说:

我被先后提议任驻广州领事和俄罗斯通讯社(引者注:即塔斯社前身)记者,我拒绝了。后来,当我知道已作出上述人事变动的安排。我就离开了。“注释◆◆◆8”

马林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被降为“驻广州领事”以至“俄罗斯通讯社记者”,是由于他的意见与共产国际领导——斯大林、加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红色的起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叶永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永烈并收藏红色的起点最新章节终于找到尼柯尔斯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