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斯大林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刊物《革命的东方》,在1928年第4、5期合刊中,发表的1921年6月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部的一份报告中,有这么一段:

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张太雷于1921年的春天到达了伊尔库茨克,为了与远东书记处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书记处指示他准备一个报告,并在即将于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提交出来。……

在《革命的东方》杂志披露的这份报告中,提及了一个名叫“杨和德”的中国共产党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另一个代表杨和德(译音)也来到了伊尔库茨克。这两个中国人(引者注:其中之一指张太雷)和远东书记处的代表举行了多次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决定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中圆部。……

张大雷和杨和德于1921年6月离开伊尔库茨克,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

这位“杨和德”,又被译为“杨厚德”。在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回忆张太雷》一书193页中,特地加了一条注释:

“按俄文音译,应为杨厚德,旧译杨和德,系从英文转译。”

不论怎么译,这位“杨和德”能够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派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而且又出席共产国际“三大”,当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活动家。

不过,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活动家屈指可数。就连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也有名册可查。查来查去,没有“杨和德”、“杨厚德”其人。

其实,“杨和德”、“杨厚德”都只是音译罢了。他的准确的中文名字应为杨好德。

杨好德又是谁呢?

杨明斋的本名叫杨好德!

杨明斋本来作为俄共(布)党员派往中国,帮助中国共产党建党,在上海加入共产主义小组;如今,又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派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这完全合乎情理。确实,他在当时是中国共产党派往伊尔库茨克的最恰当的人选。

杨明斋是在张太雷抵达伊尔库茨克之后,来到那里的。

在1921年3月29日,另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从上海出发,单身一人前往莫斯科。他便是俞秀松。他的英语也不错。他是受少共国际的邀请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委托,到苏俄出席少共国际的“二大”。

共产国际“三大”和少共国际“二大”交错在莫斯科举行:

共产国际“三大”于1921年6月22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红色的起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叶永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永烈并收藏红色的起点最新章节终于找到尼柯尔斯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