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开头,写下了这句话。

在1920年,这句话变成了:“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中国徘徊。”

维经斯基所率领的那个“记者团”的中国之行是成功的:

在北京,与李大钊携手。

在上海,帮助陈独秀建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李大钊首先响应,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毛泽东在上海与陈独秀会谈归来,建立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李汉俊给董必武写信,加上陈独秀派刘伯垂去武汉,促成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诞生。

王尽美跟李大钊的接触,又使“幽灵”在济南落脚,在那里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维经斯基派往广州的斯托诺维奇和佩尔林虽然一开始找错了对象,但由于来自北京大学的陈公博、谭平山、谭植棠南下广州,加上陈独秀转往广州,终于在这南国名城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随着在上海入组的施存统、周佛海去日本,又在东瀛建立旅日共产主义小组。

北京小组成员张申府赴法,在旅法的中国学生中建立起共产主义小组。

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日本、法国八个小组相继宣告成立。虽然当时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叫“共产党小组”,有的叫“共产党支部”,还有的千脆没有名称,但这些小组都已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都是以列宁的俄共(布)为榜样建立起来的。

共产主义之火,已经在中国点燃。

据1980年第4期苏联《远东问题》杂志所载K。B。舍维廖夫所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文透露,在1920年底,维经斯基曾从上海前往广州。

舍维廖夫写道:

关于广州小组。在1920年9月至10月小组成立时,除共产党员斯托诺维奇和佩尔林外,小组中还有七名无政府主义者(引者注——如前所述,这些无政府主义者否认自己曾加入过这个小组),他们也没有抛弃无政府主义信仰。1920年底至1921年初,维经斯基前来广州,他建议小组成员赞同其中提到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份提纲,但许多成员拒绝了。小组只好解散了。

不过,不论在无政府主义者谭祖荫、刘石心的回忆中,还是陈公博的《我和共产党》一文中,都没有提及维经斯基曾经去过广州。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红色的起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叶永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永烈并收藏红色的起点最新章节终于找到尼柯尔斯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