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广州也有“正宗”的马克思主义者。

只消读一读1919年11月连载于《广东中华新报》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篇长文,便可知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了解。

兹照原文,摘录若干片断:

自马克思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际上,皆顿失其光辉,所著资本论一书,劳动者奉为经典

由发表共产党宣言书之1848年,至刊行资本论第1卷之1867年,此二十年间,马克思主义之潮流,达于最高

自马克思倡其唯物的历史观以后,举凡社会的科学,皆顿改其面目。

此文署“匏庵”,乃杨匏安的笔名。

写此文之际,杨匏安二十三岁而已。他是广州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他本来在家乡教小学。

耿直的他,看不惯校长贪污学款,予以揭发。然而,他却因此遭到校长忌恨,反而被诬入狱。出狱后,他极度愤懑,欲寻求真理。于是,他东渡日本,在横滨勤工俭学,日渐接受新文化、新思想。回国后,他在澳门教书。不久,在广州时敏中学任教,同时兼任《广东中华新报》记者。他是广州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正因为这样,他写了《马克思主义》一文,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布尔什维克”主义。

可惜,斯托诺维奇没有发现杨匏安。杨匏安是1921年在广州建立了共产党组织之后才加入的。后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间,他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1925年,他是著名的省港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1931年被捕,死于刑场,终年三十五岁。

广州着手成立共产党,是从北京大学的三员“大将”抵达这南国名城之后开始的。

这三员“大将”原本都是广东人,都考上北京大学,都在1920年暑假前毕业,从北京经上海到了广州。

三员“大将”之一,便是本书序章中提及的那位陈公博,《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一书的作者。

陈公博的父亲陈致美,是一位武官,在广西当过提督。受父亲的影响,陈公博从小受到文、武两个方面的训练。他读了许多中国古书,练就一支笔,所以他后来擅长写作;他也会武术,会骑马,身强力壮。此外,他从十五岁起学习英语,为他后来留学美国打下了基础。

他的父亲因参与反清,在1907年被捕入狱,陈家陷入困顿之中。陈公博靠着当家庭英语教师糊口。

辛亥革命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红色的起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叶永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永烈并收藏红色的起点最新章节终于找到尼柯尔斯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