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意味着向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迈进了一大步。

维经斯基来华的主要使命是“组织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及青年团”。建党已在上海开始了。紧接着的任务便是建团。

帮助各国建团,原本是青年共产国际的任务。那是在1919年3月成立共产国际之后,在同年11月,欧洲十四国共产主义青年组织的代表汇聚柏林,成立了青年共产国际。苏俄共青团的十七岁的代表拉扎里·沙茨金在前往林柏之前,列宁与他作了一次长谈。沙茨金不负列宁的重托,艰难地穿越正处于战争之中的几个国家的边境,这才秘密到达柏林。开完代表会议,他又成功地返回了苏俄。

设在柏林的青年共产国际,那时还顾不上东方,没有派出代表前往中国帮助建团。这样,建团使命也就由维经斯基兼顾。

在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在上海诞生。第一个青年团组织,也是在上海诞生。

那是一个炎热的星期日——1920年8月22日,八位年轻人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六号聚会。

陈独秀、维经斯基、杨明斋也来到了那里。

陈独秀的身份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书记,维经斯基作为俄共(布)远东局的代表,杨明斋作为翻译。

那八位年轻人是俞秀松、李汉俊、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据施存统自己说,“我于1920年6月20日去东京”,因此不可能出席这次会议。但他作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八个创始人之一,则当之无愧)、袁振英、金家风、叶天底。

在这八个人之中,俞秀松、李汉俊、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袁振英六人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会议决定成立青年团——名称定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亦即“S。Y。”(“社会主义”和“青年团”的英文的开头字母分别为“S”、“Y”)。

青年团的名称,在中国有过几度变迁;

1922年5月正式成立时,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5年11月,为了适应抗战形势,便于动员广大青年参加抗战,共青团改组,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

1946年,试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49年4月,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7年5月,改名为“中国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红色的起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叶永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永烈并收藏红色的起点最新章节终于找到尼柯尔斯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