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尽周折,在历史的长河中,终于找到了中共“一大”会址,恢复了当年的原貌。然而,会址只是表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什么地方召开。会议的内核——中共“一大”文件,却茫然不知去向。

健在的中共“一大”代表们都记得,中共“一大”曾通过一个纲领和一个决议——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显然,这是中国共产党极其珍贵、重要的历史文献。寻找这两篇历史文献,其意义绝不亚于寻找中共“一大”会址。

遗憾的是,这两篇文献当时只有手抄稿,并没有正式发表过。在那样动荡的岁月,几份手稿能够保存下来吗?沧海横流,何处寻觅?

早在1937年——在中共“一大”召开后的第十六个年头,尼姆·韦尔斯女士在访问陕甘宁边区时,便向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问起了中共“一大”文献的下落。

在尼姆·韦尔斯所著的《中国共产党人》一书第1卷《红尘》中,记述了董必武的回忆:

原来陈独秀要参加会议并确定为这次会议的主席。但是,那时他必须在广东,于是张国焘代替他。关于这次会议的所有记载都丢失了。我们决定制定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周的宣言。但是,党的这个最早的文件,我们一份也没有了。……

是的,是“都丢失了”!“一份也没有了”!

一年又一年流逝,中共“一大”文件杳无音讯,遍寻无着……

完全出乎意料的事,发生在大洋彼岸——与中国万里之遥的美国纽约。

1960年,坐落在纽约的美国排名第七号的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名叫韦慕庭(C。MartinWilbur,按照音译,应译为C。马丁·维尔巴,而他却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式名字“韦慕庭”)的美国人,处于极度兴奋和极度忙碌之中。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史教授,曾和夏连荫编过《关于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及在华苏联顾问文件,1918—1927年》“注释◆◆◆3”,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颇有研究。

霍华德·林顿先生告诉他的消息,使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哥伦比亚图书馆最近在整理资料时,从尘封已久的故纸堆里,发现一篇1924年1月该校的硕士论文。论文是用英文打字机打印。作者署名为“Kung-go”,而论文的题目令人注意——“ThemunistMovementIna”(《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

在1924年1月,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怎么会写出这么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红色的起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叶永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永烈并收藏红色的起点最新章节终于找到尼柯尔斯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