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三桂君臣于洛阳,商议对策之时,大明摄政王赵铭,已经回到南京,并开始处理他的事情。

赵铭在百官的簇拥下进入南京。

收复北京,平定宗室叛乱,大败犯境的周军,将赵铭的威望,提升到了顶端。

不过赵铭威望再高,也只是摄政王,回到南京后还是得给朱由榔行礼,向皇帝汇报国事。

这让掌握大权的摄政王赵铭,感到颇为不自在。

眼下只要皇帝在南京一天,在名义上,赵铭就不是南京的掌控者。

为此,赵铭回到南京后不久,便立刻暗示属下上书,建议还都北京。

北京既然收复,那么大明朝是否需要还于旧都?

这个问题,在南京宗室叛乱被平定之后,朝中便有不少大臣,私下里商讨此事。

赵铭原本以为朝野上下,应该有许多人反对还都。

毕竟还都就等于大明的政治中心将回到北京,江南将远离政治中心,每年还得为朝廷提供数十万石大米,以及各种物资,维持北京朝廷。

朝中大臣,地方士绅,应该像成祖朝时一样,反对迁都。

不过结果却出乎赵铭意料,绝大多数声音,都是赞成还都。

这让赵铭不太理解,后来经幕僚点醒,才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近些年来中央政府逐渐强势,赵铭说话也是乾坤独断,而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必然严密,会限制地方豪富的自由。

江南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巨富,这些人一面希望能够影响朝廷,控制朝廷的政策,一面又不想自己被朝廷压制,被朝廷过多的管理。

那么对他们而言,最好是朝廷迁回北京,他们通过资助官员在南方遥控,影响朝廷。

这样一来,天高皇帝远,地方官府压制不住他们,他们逍遥自在,朝廷的决策时,又能通过他们支持的官员,使得朝野做出有利于他们的决策。

另外,朝廷还都,漕运又可以搞起来,而众所周知,官府不折腾,不搞工程,官员和商人怎么捞钱。

这漕运一旦恢复,不知道能捞多少好处。

赵铭明白,江南的士绅和商贾,还是想回到东林党的时代。

虽说东林党把持朝政的时代,整个大明陷入了困境,但江南士绅和商贾来说,过得其实无比滋润。

赵铭想明白这一点,自然要送他们一句话,“想得美。”

明朝的士绅,是从什么时候丧失了先圣的情怀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扶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话凄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话凄凉并收藏扶明最新章节第1112章白人的命也是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