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既定,贺云登回到寿州准备,李元胤一面派人前往下蔡镇搜集渡船,一面令士卒好好休息。

是夜,天刚暗下来,大军吃了点干粮,便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出发,绕道下游渡河。

大军抵达下蔡镇时,镇子里的里长和乡绅,已经领着青壮,打着火炬,等候多时了。

“将军,小人已经准备好了渡船!”一名老者上前行礼。

李元胤微微颔首,果然见岸边,到处都是船只,还有无数民夫和百姓,不禁感叹摄政王发动百姓的正确。

“大军上船,渡河!”李元胤向老者道了声谢,便朗声喝令。

周军逼近淮江,明军早已将淮江两岸的船只,集中到了南岸,避免北岸的敌军过河,袭扰淮南的州县。

同时,明朝的官方报纸,也开始大肆宣传,将周政权批为满清余孽,行事向满清一样凶残。

在官府的宣传之下,江北的百姓都想起了当年清军南下的恐怖,想起了扬州之屠,所以沿江百姓,都自觉的组成巡逻队,帮助朝廷防守淮江一线。

这使得明朝,在江北具有强大的人心基础,下蔡镇周边的百姓,听说官军要渡河击贼,全都敢来增援。

在百姓的帮助下,一队队的骑兵,牵马上船,民夫便驾着船只航向对岸。

半夜时分,在十里八乡的百姓帮助下,一万明军渡过了淮江,抵达硖石山东麓。

硖石山南北走向,山势不高,赵良栋的一万五千周军,驻扎余硖石山之西三十里,而李元胤领着骑兵在硖石山之东,有硖石山阻挡,周军无法观察到过河的明军。

大军沿着山脉进军,向北走了二十里,绕过了硖石山,抵达山的北麓。

这时,一名斥候疾驰奔来,抱拳行礼道:“将军,西面发现一只敌军的运粮队!”

李元胤闻语,眉头一挑,不禁笑道:“真是天助我也!”

江北一地,明朝实行大庄园种种植,庄园主们为了经济效益,普遍种植棉花,为江南的棉纺工业提供原料。

这使得周军进入淮北后,所得尽是棉花,大军难以获得粮食,只能靠着后方补给,才能勉强维持与明军对持这样子。

在周军营寨之北四十里,西肥水岸边,一队周军运粮队,因为天黑,只能暂时停下来休息,明儿再赶往周军营寨。

运粮队将车辆围成一个大圈,士卒和民夫便在大圈内点了篝火,躺在粮车上休息。

黎明时分,一队明军士卒,却悄悄摸到大圈外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扶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话凄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话凄凉并收藏扶明最新章节第1112章白人的命也是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