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畔,三万吴越军驻扎于西岸,大凌河城内。

这座城池,是一年前,吴越军在远来大凌河城的废墟上建造,并为战死于此的英烈立碑,篆刻了他们的事迹。

吴越军在关外,共计只有不到六万大军,如今又收复了辽河平原,为防止蒙古人和北面的野人,趁机占据辽河平原,吴越军需要在辽中一线,布置大量兵力。

这便使得,赵铭只能集结三万人于大凌河一线,窥视锦州。

不过,就这三万人,其实已经到了调动兵马的极限。

这到不是因为实在抽不出来兵力,而是因为天气太冷,物资只能勉强维持这么多军队。

现在,大凌河城内,挤满了吴越军的士卒,每条炕上,都是人挤着人,城中人头攒动,战马嘶鸣,城外一座座军帐内,士卒们则只能围着火盆,瑟瑟发抖的取暖。

此时,已是隆武十二年正月,也就是1656年。

这时关外大地,依旧银装素裹,堡垒和营寨被薄雪覆盖,融入大地,放眼望去,俱是一片雪白。

在得知关内的清军内讧之后,赵铭便调集了三万精兵,屯住于大凌河堡,准备干涉满清内部的纷争。

这时,三万吴越军已经准备就绪,不过赵铭还在耐心的等待,关内送来的消息。

毕竟,赵铭的意图是,谁占上风,他就打谁,他必须弄清关内的战局。

清晨,堡垒内活动的士卒,哈着白气,吃着大饼,喝着肉汤。

赵铭一手拿着饼子,一手端着肉汤,边吃边与手下商议统治关外事宜。

“殿下,议政府在关外,前前后后,花费银钱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余万两。如今虽收复辽中,但此地气候严寒,人口凋敝,不仅不能为议政府钱粮,往后在此驻军,还需送来补给,每年怕还要花上两百万若光算钱粮,议政府无疑做了个赔本买卖”参军虞胤随口说道。

张家玉道“虞参军,帐不能这么算,议政府收复辽中,战略上就占据了主动,以后清军受到辽中驻军牵制,便不可能南下。”

顾炎武也道“不错收复辽中花费虽多,但总体而言,利大于弊。从兵事上来说,清军将处于南北夹击之中,陷入两线困境。从民生钱财上来说,收复辽中后,清军对南方威胁基本解除。如此一来,江东就有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可快速恢复和发展生产,每年多缴纳的赋税恐怕多达千万,足矣弥补辽中二百万的消耗。”

赵铭喝下一口肉汤,呼出团团白气,颔首道“辽中之地,如今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扶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话凄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话凄凉并收藏扶明最新章节第1112章白人的命也是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