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盈对杨铮的话不明所以,疑惑道:“元芳?”

杨铮道:“对啊,李元芳。”

月盈道:“是虚庵先生么?”

杨铮愣了一下,随即笑道:“非也非也。我说的这个元芳,是狄仁杰的得力副手,侦破案情很有一手。”

月盈轻笑道:“那倒未曾听过。”

狄仁杰有没有一个叫李元芳的副手不得而知,秦州的秦安县却当真有个叫李元芳的人。李元芳字子实,号虚庵,正德五年举人,嘉靖时知顺天府宛平县,后除山西潞安府判,故于嘉靖三十二年。

杨铮新买的那套地方志中,有此人的相关记载。近来他和月盈闲暇时便拿来翻阅,以求对本乡本土多些了解。刚才随口一说,不想竟摆了个乌龙。看来月盈读这地方志,倒是相当用心,看过便记下了。

杨铮重又看向那张纸,现在基本可以确定,这是户房那个王典吏给他传的信。

王大眼送来六支蜡烛,大概是借指衙门六房。蜡烛上有他家的印记,似乎也可视为衙门中姓王之人。又让栓子传话说,这蜡烛衙门里的人最是爱用。所有这一切,都指向字条的出处。

虽然先假定了结论,再去分析证据加以佐证,往往会偏差甚远。因为此时所作的判断,不由就会夹杂进一些主观因素,推演过程常会似是而非。

但杨铮的主要依据,却是来自月盈的推断。这张传信之纸,便是最好的证据,其它的已是次要因素。

那天编造黄册时,他见过王典吏的字,和纸上的字迹相差很大。但除了这个人,实是想不出还有谁会给他传信了。他所识的衙门中人很少,排除起来也就很容易。

接下来的问题是,王典吏这张字条到底要表明什么意思。

时人说话行事总喜欢绕些弯子,似乎只有这样才显得比较高明。听闻世宗道君皇帝就很喜欢给人传写很隐晦的字条,在这方面给他的子民做了很不好的表率。

那王典吏数日前来登黄册时便说过,有人要以“杨古井”兴事。这张字条中所述之“井”,显然是一个要点。坠入井中的切刀,应当是在隐喻什么。

秦州人把菜刀叫作切刀,但这只是俚语,落在纸面上却大多仍写作菜刀。“切刀”一词中有两个“刀”字,莫不是在指代姚二刀?可这和“杨古井”又能有什么关系呢?根本挨不上啊!

姚二刀那些人要落籍的事情,至今还未闻有什么动静。前期做些布置,还要打典一些人,肯定是需要些时间的。但已过了十余天,总该安排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万历外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剑道尘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剑道尘心并收藏万历外史最新章节第93章 冬雪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