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成冶道:“若被人学了去,你今日所创的盘旋卷筒之法便是依仗。此法省时省力,我们便可比别人做得更多、更好。”

杨铮又问道:“若是连这个也被人学去了呢?”

古成冶不禁给问住了。盘旋卷筒法之所以好,便是因为简单便捷。虽然卷好的筒子经过在生铁液中浸泡,再加以打磨,可使接缝不易看出。但这根本防不住有心之人,若被人参透这一点,立即便能用于打制当中。

古常勇沉吟道:“小兄弟,莫非你刚才说的分部传递打制法,可防他人偷学?”

杨铮道:“完全防止自是不可能。若有人买了一个‘杨古井’去,将其拆了,甚至是砸了,那有什么秘密也都瞒不住。可至少在打制过程中,能最大限度保有工艺之密。”

他这番话说得比较隐晦。所谓最大限度保有工艺之密,重点已经不是“杨古井”的结构原理,而是打制过程中的工艺。保密的对象,也不单是外人,还包括这铁铺中的伙计。

“杨古井”所能带来的利润,至少也有数百两之多,这已足以使人生出觊觎之心了。若有人出钱从古记铁铺挖走两个得了打制之法的伙计,甚至这里的伙计出去另起炉灶单干,都是有可能的。

对于这一点,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只是杨铮不能直接说出来,否则就太得罪人了。古常勇也不会平白去猜度店中的伙计,只能平时注意防范并加以笼络。

而杨铮拿“杨古井”说事,其实只是举了个例子。铁铺若有别的类似这样的生意,同样可能发生类似的情况。

若说古记铁铺最有价值的东西,无疑是古常勇的手艺和经验。如何保证艺不外传,确立在同行内的优势,也是匠人时时考虑的问题。

古常勇细细琢磨了一下,觉得杨铮所说之法确有许多可取之处。

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打制,任何一个参与的人,都能见到整个打制过程,自然难有秘密可言。而按杨铮的办法来做,每个人只参与一个部分,他们甚至不必知晓所做的物件要安于何处、起何作用。

可是这方法施行起来,确是存在许多困难。若是太费周折,只怕还不如老办法做得快。

沉吟片刻后,古常勇道:“小兄弟,这尺寸偏差的问题,你可有办法解决?”

杨铮道:“我确是有些想法,但合不合用,还要大家一起参详。古大哥,请将店中量尺取来。嗯,如果有宝钞的话,也请取一些来,最好是没有破损的。”

古成冶道了声好,起身出去了。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万历外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剑道尘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剑道尘心并收藏万历外史最新章节第93章 冬雪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