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三家团结就能共抗满清,但事实是却很难做到真正的团结。

历史上南明至少有三次以上的机会翻盘,但最后却都失败,看其根本原因,都不是因为满清太强,而是南明内部出了问题,总是到关键时刻,便发生内斗,使得大好局势崩盘。

鲁监国看完信,确实感受到了王彦心怀天下,以及他的大局观,他赞叹一句王彦国士无双。

当然他也不望挖个坑,挥挥锄头,给朝廷松松墙角,他替王彦抱抱不平,说这样心怀天下的赤子之臣,却不容于朝廷,实在是朝廷的损失,然后他又委婉的表示,如果王彦能支持他,他必定不像隆武那样待他。

鲁王被夏完淳一激,又被王彦的信感动了一小把,他心中天下的分量,逐渐压过了私利,在权衡利弊后,当即决定发兵。

张煌言见此,不禁对夏完淳道:“我主纳谏如流,有人君之德。”

鲁王起伏四载,宗藩时期养尊处优形成的坏毛病,基本在颠沛流离,四处征战中消磨了干净,他现在做事,也是十分果决。

寂然决定与隆武、王彦会猎金陵,他便也要争一争。

他一旦决定出兵,便立刻集结了两万精锐,带着近十万义军,学着隆武,也不顾自身安危的发动亲征。

一时间,鲁王引着张名振、谢迁、阮进、丁可泽等一众战将,压向扬州,牵制多铎兵力,为西路主力打起了辅助,并伺机谋取扬州。

夏完淳见鲁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人马拉了出来,知道鲁王其实也早在准备,他当下便派人急速回报王彦,鲁王已经发兵。

到此时,在王彦的有意配合和撮合下,大明内部四支最大的武装,全部都参与到了江南大战之中,将东西两线的大战,逐渐推向""。

两线作战,自古兵家大忌,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吃了两线作战的大亏,而现在的清军同样如此,虽然清兵在兵力上还占据着优势,但在作战的过程中,却处处受到牵扯。

时间到了五月上询,在江北的战事中,激战十日后,戴之藩攻破舒城,李率泰仅率领数十骑逃入合肥,戴之藩紧随而至,兵围合肥城,庐州府境内的县城大多望风而降,合肥岌岌可危。

多铎在扬州整顿大军,正要扑向合肥,先击败戴之藩,但这时鲁王军却向扬州压来,使得多铎大怒。

他本来想先放鲁王军一马,好集中兵力应对西线,这才匆匆放弃围攻如皋,撤回大军,谁知鲁王的人马,居然不知好歹,竟敢向扬州杀来。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东方列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话凄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话凄凉并收藏东方列强最新章节第1415章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