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上硝烟弥漫,吕梁山和中条山相夹的谷地处,清兵旌旗如云,穿着各种颜色盔甲的八旗兵、绿营兵铺满大地。

魏军阵线上雷声阵阵,大炮不时喷出白烟,闪动着橘红色的炮焰,将炮弹砸在三千清军前进的道路上,溅起团团黄色的泥土。

战马拖拽的清军火炮,不时停在清军步卒两翼,轰鸣着发出怒吼,炮弹呼啸着砸向土墙,压制着魏军的火炮。

清军这种铜炮,完全是仿造魏军的野战铜炮,不过他们的炮壁要厚一些,炮身上还加了几条箍子,明显是冶炼技术不过关,铸造工艺不成熟。

发射同样重量的弹丸,清军的炮便重了许多,没有魏军的轻便。

阿济格是满清硕果仅存的四大亲王之一,打了二十多年的仗,水平还是有的。

在观察魏军的防线后,他立刻选择集中一点突破,而且选的一点,正好是靠近涑水的下阳堡。

选择此处,有一个好处,就是攻击一点时,魏军左右肯定会增援,而下阳堡的左翼是涑水,有利于清军突破。

山坡上,清军大纛旗下,阿济格抽出千里镜观察战场,三千清军在号角声中,推着一百多辆盾车接近魏军防线。

盾车有两个轮子,前面一块三寸厚,七尺高的木板,木板上钉着一床湿棉被。

虽挡不住炮弹,但是挡住火铳、火箭却没有大问题。

一百辆盾车,三千名士卒,分别是一千名鸟铳手和弓手,三百名投雷手,一千名刀盾兵,七百名长矛手。

在绿营兵后面,则是五十名腰垮着战刀,手持弓箭的八旗兵,他们不参与攻击,而是督战,他们手里的弓箭,专门射杀敢于后退的绿营兵。

这些八旗甲兵,箭术都不错,一个人,一把弓,就能控制很长的战线。

“推着走!快一些!”孙茂盛大声吆喝着,指挥属下,推着十辆盾车前进。

根据他的经验,魏军火炮常常会从两侧轰击他们,形成交叉火力,以便炮弹能打中更多士卒,而阵形最前方的三角区域,反而会相对安全一些。

一般人都是会认为两边跟安全,而孙茂盛知道那里更容易挨炮,所以催促着士卒向前,而这就是经验。

绿营兵推着盾车向前,在孙茂盛身边两侧,是一百多辆盾车齐头并进,盾车后面则跟着扛着壕桥的近战士卒。

三千人马,扑向魏军,仿佛步坦协同,场面颇为壮观。

孙茂盛持刀在手,面目狰狞,可其实他比自己的那些属下还要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南明大丈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话凄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话凄凉并收藏南明大丈夫最新章节第1105章 人物结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