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结束,藩府事务繁杂,很多事情都要做,各个预案都急着上马。

不过这么多事情,等理出头绪再去做,那怕是要等几个月的时间,一些事情便耽搁了。

为此藩府众多官员商议后,决定先把近期必须要做的事情先做了,比如定都西安,其他的事情则可以慢慢理顺。

蛇无头不行,一个政权也必须要确定自己的都城,许多事情才能开展。

现在确定了王京,高义欢才好举办进位大典,礼部才能筹备大婚,同时会试便可以在王京举行,藩府也能以王京为中心,把各种制度和官僚体系架设完,建立一个以王京为中心的行政体系,边防体系。

一般而言,定都是大事,不能随意决定,肯定要经过一番比对和挑选,有各种讲究和争论。

不过这件事情,由高义欢直接拍板,就没那么麻烦,也没有什么扯皮,直接就被定了下来。

高义欢没什么讲究,属下也多是草莽,不像文人那么磨叽,否则光研究下历史,看一下风水,研究地形,估计就得等个一年半载。

虽说王京的事,是高义欢一口就决定下来,但是西安相对于高义欢控制的其他区域,确实比较适合建都,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对。

在决定建都西安后,藩府这边就开始运作起来,南阳的藩府衙门,各级官员和家眷,便先行迁往西安。

西魏是一个新兴政权,官僚机构并不像那些大帝国那么臃肿,许多编制还没建起来,官员加上家眷也就一千多人,由克胜军护送着直接前往西安。

其实定都西安,阻力并非没有,毕竟西魏政权中,河南人太多,不过此时高义欢威信高,加上大家原本都是流民,南阳也不是老家,所以跨个省,也不算啥。

西魏国将王京定在西安,这就表示着权利中心将要西移,南阳城中的不少富户,还有商户,为了能够接近权力的中心,在得到消息后,也举家迁往关中。

除此之外,汝宁逃来二十多万百姓,也将被迁入关中,补充关中损耗的人口。

在藩府进行迁移时,高义欢却并没有立刻西进关中,而是在南阳继续监视清军的动向。

清军虽然撤退,但是实力还在。

虽说魏军占据汉中后,能通过汉中走郧阳,连接湖广,南阳已经不是唯一的通道,但是郧阳毕竟难走,不像南阳有武关道,还有一条丹江水道,可以讲湖广,甚至江南的货物,直接运到关中龙驹寨。

因此,汝宁丢了没关系,但是南阳绝对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南明大丈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话凄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话凄凉并收藏南明大丈夫最新章节第1105章 人物结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