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破坏金国的财政,毁掉金国的民生,不只是让金国着九年来在关中的建设付之东流,同时也代表着关中的百姓,必然也会遭遇一场灾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王彦自然是知道这一点,可他对陈永华的话还是很有兴趣,爬到他这个位置,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但也需要也一副铁石心肠才行。

对于明朝而言,金国的百姓身处水声火热中,王彦才好顺天应人,发兵讨逆,解民倒悬嘛。

这时陈永华道,“监国,要摧毁金国的民生,其实不难。金国现今不是要重开丝绸之路,关中地区的作坊蓬勃发展么?”

众人都向他看来,夏完淳眼睛一亮,“陈总裁要打这些作坊的主意!”

“不止于此!”陈永华道:“金国迫于我朝扩军的压力,必然也要扩军,但扩军需要财力,而来钱最快的就是商业。金国这个时候,一定特别需要银钱。那我们就做点好事,给他们送些要命钱。”

金国要同明朝比扩军,财政肯定吃不消,必然想要提高岁入,而最良性的方式,就是发展商业,收取可持续的商税。

堂内几人陷入沉思,没有太明白,但王彦却似乎把握了一点脉门,毕竟当年他也是和江浙商人斗过的。

这时王彦不禁笑道:“这个要命钱要怎么送?”

“让各商号减少向金国供应棉布、棉花,转为大批采购,把这几样的价格抬上去,各关隘严查走私,收税提高一倍,改为大批囤积。一方面减少棉布和棉花流入金国,抬高棉布的价格,一方面指使人员给金国的商号,多下订单,给他们送钱,让金国商人觉得有利可图,他们便会加大生产。”陈永华道。

从大明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王彦马上就明白了,他不禁眼睛一亮,“这是在市场上,造成棉布紧缺的现象,抬高棉布的价格,金国的作坊全力生产之下,对于棉花的需求也增加,这又会带动棉花的价值走高。这样一来,关中大族和百姓,肯定会改种棉花。而等到了一定规模之后,我们再取消单子,放开给金国供货,金国商人高价收来的棉花,织出的布匹却不能出手,新造的织机,却无法开工,作坊就会纷纷倒闭。民间大规模改种棉花,也会造成粮食减产,而最后棉花的价值一落千丈,种植棉花的百姓,也会血本无归,百姓就会纷纷破产。这就是复甫的想法,对吧!”

这些个事情,大明之前都经历过,王彦很快就知道了陈永华的意图。不过要做这件事,自身的银钱储备,必须十分雄厚,如果少了,便有可能砸在自己手里,但是对于五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崇祯十七年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话凄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话凄凉并收藏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新书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