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隆最后死的非常壮烈,万箭穿身而死,只要身上能插上箭的地方都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矢,显然汉军为了对付马隆,动用了最为恐怖的大杀器元戎弩,几十把元戎弩齐射之下,马隆几乎没有半点逃生的机会。????????.

马隆一死,青州兵便彻底地崩溃了,死的死,降的降,在汉军的包围圈之中,全军净没,无一人逃出。

在追击马隆的过程之中,汉军已经是横扫是兖州的大半郡县,这些郡县是望风而降,毕竟马隆此次进攻洛阳,两次抽调兵力,已经把青兖二州的兵力差不多都抽空了,以现在这些郡县的防御能力,根本就无法抵挡得住汉军的进攻。少数没有投降的郡县,也在泰山之战后迅速地递来了降书。

邓朴和傅募顺利地拿下兖州之后,继续地挥师东进,进入了青州。

马隆死后,青州诸郡早已是一盘散沙,不等汉军杀到,各郡的太守各县的县令早早地就已经是竖起了白旗打开了城门,洒水扫街,献城出降,青龙军和白虎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不战而胜。

这也怨不得邓朴和傅募打得太轻松,现在整个儿的青州,情况和兖州几乎一样,守城的兵力几乎被抽调一空,象临淄、济南、北海这样的大郡尚且拿不出一千的兵马来,东莱、城阳、乐安这样的偏远郡国守军就更加是廖廖无几了,每座城池无兵守御,而汉军则是气势滔天兵强马壮,不投降的话,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其次,青兖之地的这些士家大族可都是魏晋时代的士家大族,晋国灭亡,他们依附和支持青州刺史马隆在青兖之地自立,城头上虽然飘扬着的是吴国旗帜,但并没有人有任何的认同感,认为自己是吴国的人,在马隆死后,也不会有人为了吴国的这面旗帜而抗争到底。

而地方上的士家势力大多又是墙头草,不管天下是姓曹姓司马还是姓刘,对他们而言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能保住他们的一亩三分地,他们就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而刘胤给汉军下达的命令就是,凡主动投降归顺的,所有官员,一律留任,官居原职,汉军入城,于民秋毫无犯,妄取一物者,斩!妄杀一人者,斩!而负隅顽抗者,一律格杀勿论,抄没一切财产。

如此一来,无论是官吏还是士家甚至是平民百姓,投降的是趋之若骛,都生怕投降的晚了,性命财产无法保全。

邓朴和傅募轻轻松松,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兖州和青州,而后又奉命挥师南下,进攻徐州淮南之地。

而徐淮之地,现在同样是百城无主,因为徐淮之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后的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之清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之清扬并收藏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外一篇 《三国志·季汉书·雍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