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稍后两点左右更正,请多包涵…………………………………………………………………………,恨得不生啖其肉,挫骨扬灰,但河内的战事胶着,刘渊一时也无法抽身出来,亲自来报杀父之仇,所以刘渊暂时强压着复仇之火,以大局为重,没有调军队回援。

但并州战局的发展让刘渊也坐卧针毡,蜀军在拿下左国城后,一路高歌猛进,攻占娄烦,打得刘延年溃不成军,而且一直把手伸到了晋中平原。

晋中平原可是匈奴人的老巢所在,自从匈奴内迁到并州以后,就一直居住在汾水河畔,几十年来的经营,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后方基地,此番刘渊起事,依仗的基础就是汾水两岸匈奴五部的势力。

如今刘胤的军队已经进占了梗阳,等于是在匈奴人的根据地上打入了一个楔子,这根肉中之刺让远在河内的刘渊也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刘渊从一开始,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对付晋国的上面,他压根儿没有将刘胤视着潜在危险,虽然刘胤在关中声势极大,但毕竟隔着黄河,井水不犯河水,双方一直相安无事。

但出乎刘渊意料的是,刘胤竟然首先打破僵局,从军渡渡过黄河,向匈奴发起了进攻,按理说,蜀国的头号大敌应该是晋国才对,如今匈奴和晋国之间打得火热朝天,刘胤只需从潼关或武关进军,便可以轻易地收获巨大的利益,但刘胤竟然会舍本求末,舍近求远,一意与匈奴为敌,,刘渊想不通刘胤为什么会这么做,完全不符合逻辑啊。

可不管怎么说,蜀军打了家门口,匈奴人必须要迎战了,晋阳的得失关系到匈奴的立国之本,万万是容不得有失的,刘渊只能是放弃了在河内的攻势,抽调出一部分的兵力来,从壶口关杀了回来。

刘渊携十万之众,从屯留向界休扑来。

为了募集粮草,罗袭的永安军已经从梗阳南下,到达了界休,与刘渊北上的军队打了一个遭遇战。

匈奴人大部分都是骑兵,速度极快,当罗袭接到禀报的时候,匈奴军距离永安军也只有二十里之遥了。

永安军全部是步兵,如果此刻撤离的话,肯定是跑不过匈奴骑兵的,不过罗袭早有准备,他下令排出偏厢车阵,用来抵御匈奴人的袭击。

经过几次战争,蜀军对偏厢车阵的运用已经到了极为娴熟的地步,步兵对阵骑兵,也早已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慌乱,偏厢车阵可以有效的抵御骑兵的进攻,早已是步兵的一种共识了,历次的交战,偏厢车都曾发挥过无与伦比的作用,无论是秃发树机能的河西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后的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之清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之清扬并收藏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外一篇 《三国志·季汉书·雍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