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还是两点更正,可能会稍晚一点,请多包涵…………………………………………………………………………………………州“统县七,户五千九百”,按户均四口计算,武威郡人口不过才二万五千左右,甚至比不上中原的一个大县。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武威乃至整个凉州地广人稀,少有人烟的状况。

翻越乌鞘岭,地势变得比较平坦起来,由于现在还是早春二月,大地还是难觅一点绿色,满眼皆是一片苍凉的黄色,一阵狂风袭来,漫天的风沙遮天蔽日,席卷天地。

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的是凉州的风貌,后来传抄者误作黄河远上,以讹传讹,其实黄河与凉州相隔甚远,站在玉门关前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看到黄河的,风卷黄沙直上蓝天,天底下是万仞高山之前有座孤城,天地间不见一丝绿色。这是诗人对玉门地区自然风貌的真实写照。没到过沙漠、戈壁地区的人,体会不到当地风沙的威力,更想象不出黄沙怎么会“直上”蓝天。

刘胤初至凉州,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儿沙尘暴的威力,那种飞沙走石漫无边际大风暴,可不是后世被渲染的如何如何厉害的沙尘暴,站在风暴之中,如果不抓住点东西,很有可能会被卷上半空,一场沙暴过后,整个队伍都会被淹没在黄沙之中,满头满脸的黄沙,就连眼睛里、耳朵里、嘴巴里也都灌满了沙子。

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消磨掉蜀军的斗志。蜀军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行进在凉州大地上。

这基本上是清一色步兵组成的军团,除了司马一级以上的军官有战马骑乘之外,所有士卒都是徒步而行的,这就决定了这支军队的行进速度并不会太快。刘胤也严格的将行军速度控制在每天五十里,每天只要行五十里便宿营。而宿营之时,多数选择在高地,四面无险阻,毕竟是进入了鲜卑人的活动范围,刘胤必须要谨慎行事。

五十里的行军速度不急不徐,完全在士兵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样的行军强度不会让士兵感到疲惫,时刻可以保持足够的体力和精力,随时可以投入到可能发生的战斗之中去。

夜晚宿营则是最危险的时刻。鲜卑骑兵神出鬼没,来去如风,在这片大地上,他们就是主宰,蜀军的步兵军团虽然防御力量超强,但也只能是被动应战,何时进攻,刊攻时选用那种方式。这都是由鲜卑人来决定的,对于蜀军而言。只有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全神戒备,别无选择。

夜里是防御最薄弱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后的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之清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之清扬并收藏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外一篇 《三国志·季汉书·雍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