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军这边很快地完成了结阵,姚弋安和姚弋康也在众亲兵护卫的簇拥之下出现在了羌人的阵中,双方在小榆谷平原之上两阵对圆,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比起七千人的蜀军阵营来,羌人阵营则是显得浩大的多,简直可以用扑天盖地来形容,比起蜀军阵营的齐整紧凑来,羌人阵营更为显得松散了许多,临时召集来的羌民甚至连自己的编制在那儿也没有找到,只是往人多的地方去凑,队形不散乱才怪。

不过散乱归散乱,羌兵们的士气还是很高昂的,大多数的羌兵还是身着普通的衣服,完全同民夫没啥两样,只有手中的刀枪弓箭能证明他此刻是一名战士。

有如此规模浩大的军队,姚弋康的底气顿时变得十足,持了他的那对月牙弯刀,骑了高头大马,径直地冲到阵前,指名道姓地向刘胤叫起阵来。

斗将战法古以有之,《兵筹类要》中称:“两阵既立,各以其将出斗,谓之挑战。”但却不是战场的主流,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得依靠军队的整体的战斗力和将领的指挥才能,绝不仅仅只是主将的“匹夫之勇”,孙子兵称为将者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大素质才能称之为名将,被没有力大、能打做为硬性指标,古之名将,白起武艺平庸,但却能坑杀四十万的赵兵,韩信宁可受胯下之辱,怯于私斗,却将力能扛鼎的楚霸王逼死在乌江,可见真正的名将并非是那种好勇斗狠之辈。

但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世人大多认为所谓的冷兵器战争就是兵对兵,将对将的厮杀,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关羽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张飞挑灯战马超这些精采的桥段至今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刘胤穿越到三国之后才知道,这些所谓的精采大多是老罗虚构的。真正的战争只能残酷的,绝对谈不上精彩二字。虽然二军对垒不乏斗将之举,但这绝不是战争的主流。

当然也不可否认斗将对军队士气的帮助,斗将中获胜的一方。必然会士气高涨,战无不胜,战败的一方则是士气低落,一触击溃。所以斗将一般只在旗鼓相当的对手之间进行,或者是对自己有极大的自信才会出马。因为主将一旦战败或战死,整个队伍的士气都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就是因为主将的轻率和鲁莽,会导致己方部队的整体崩溃。

相对汉人军队依靠战阵战术谋略取胜不同,羌人则是喜好单打独斗,当然这与羌人的纪律涣散、生性彪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就算是大规模的作战之中,羌人也喜欢各自为战,各逞勇力,很少也协同作战的精神。在羌族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后的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之清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之清扬并收藏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外一篇 《三国志·季汉书·雍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