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皓的隐忍也是迫于形势,并非是刘胤不想动他,但现在刘胤真的已经是忍无可忍了,看来这个祸害对蜀汉的危害远远大于自己的预估,剑阁之失与黄皓有着脱不了干系,如果不想法设法地将他除掉,蜀汉政权迟早会亡在他的手中。○

刘胤的眼中,掠过一抹杀机,看来除掉黄皓,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有条件要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

刘胤心中暗暗地打定了主意,不过他没有和张绍张遵叔侄明言,除掉黄皓必须暗中筹划,黄皓党羽众多,一旦被他发现自己图谋,定然会有所防备,再想动手就不那么容易了。

此行到张府,刘胤是来辞行的,他原本已奉命前往新都,临行之前与张绍会面,一来表达自己的谢意,回朝之后,刘胤自然也就知晓了张绍在朝堂上力保自己的事,不禁大为感动,特地来致谢。二来也是想就目前的局势,与张绍交换一下看法,在朝中,刘胤可信赖的人不多,与谯周等到本土派系更是势同水火,刘胤此行就是想通过张绍了解一下蜀汉朝廷内部的状况及应对之策。

张绍对黄皓也是深恶痛绝,不过现在刘禅对黄皓是言听计从宠幸之至,谁也没办法动他一根汗毛。上次姜维在朝堂之上未能杀得了黄皓,反倒是被逼避祸沓中,从而导致汉中失守,黄皓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是愈发地骄纵起来,把持朝政,克扣粮饷。截留奏疏。惑乱圣听。把蜀汉朝堂搞得是乌烟瘴气,尤其是诸葛瞻身殒之后,姜维远在北境,尚书台主事的三人去其二,仅余董厥一人,而董厥也并非是那种能力出众有所担当的人。

诸葛亮在世之时,就曾称赞董厥“良士也,吾每于言之。思慎,宜适。”可以看出董厥是一个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人,倒是和诸葛亮的性格颇有些相似之处,但他的才干和诸葛亮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由于董厥和守尚书令的樊建对擅权弄国的黄皓是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现在黄皓在朝中几乎是一手遮天,不但私自扣留各地告急的奏疏,就是谁想见天子的面,都的得到黄皓的准许。简直就是无所欲为。众臣也是敢怒不敢言,或有弹劾者黄皓者。轻则丢官罢职,重则斩首抄家,许多忠直之士也只能是保持缄默。

现在的蜀汉朝廷真的是陷入了内忧外患,剑阁的意外失守几乎让蜀汉陷入了绝境,接下来的成都保卫战,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姜维远走阆中,他所率的军队是指望不上了。

刚刚从阆中传回来的消息,镇守阆中的镇军大将军宗预在阆中之战中寡不敌众,死战不退,最终被贾充所率的魏军团团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后的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之清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之清扬并收藏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外一篇 《三国志·季汉书·雍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