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良的船抵永安之后,遂弃船登岸,径直来求见罗宪。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

罗宪四十多岁,虽然是一身的戎装,但举手投足之间,却显露出儒雅的气质。罗宪早年就才名卓著,曾拜入大儒谯周的门下,与陈寿也算是同窗,时门人称其为谯门子贡。延熙元年,罗宪入仕为太子舍人、尚书吏部郎,后迁宣信校尉,两次出使吴国,吴人“称美焉”。尚书令陈祗病死,黄皓开始专权,朝中许多大臣依附于他,唯独罗宪清白而有气节,不肯趋炎附势,黄皓深恨之,找了个机会将罗宪贬为巴东太守。时右将军阎宇出任永安都督,以罗宪为护军,驻守永安。景耀六年,魏军大举犯境,阎宇奉诏西还成都,罗宪便开始担任永安都督。不过阎宇临行之前带走了大部分的兵力,现在永安城的驻军,尚不足一营之数。

邓良先前做过尚书左选郎,而罗宪也在尚书台任过职,两人的私交还是不错的,不过此次见面,除了寒喧之外,公事还是排在首位的。

邓良对此次引援东吴入蜀相助之事还是颇为自得,向罗宪陈述此次东吴之行的详情,自然是要罗宪打开永安城,允许陆抗的部队入境。

罗宪听闻之后,不仅没有面带喜色,反而是忧虑冲冲。“子玉此行,吴主除了允诺出兵之外,就没有别的什么要求吗?”

邓良呵呵笑道:“我看那吴主孙休也称得上是明君仁主,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此次吴国能如此快地派出援兵,与其明智果决不无关系。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至于要求。除了需要我们给吴军支付些粮秣辎重之外,倒是没有别的什么要求?”

罗宪眉头紧锁,又追问了一句:“难道孙休就没有提及割地之事?”

邓良摇摇头,道:“没有。”

罗宪的脸色陡然间凝重起来,他曾经两次出使吴国。这几年又一直镇守永安,对于吴人,他还是有着很深的了解,这可是一帮无利不起早的家伙,如果此次吴人趁着救援的机会,狮子大开口。罗宪反倒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但此次入蜀援助,吴人竟然没有提任何的要求,这可令罗宪大为诧异。

事出反常即为妖,这与吴人一向的风格大相径庭。以罗宪对吴人的了解,吴人对益州的觎觑之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陆抗出督西陵之后,更是加紧了备战的步伐,这些情况,又如何瞒得过慧眼如炬的罗宪。

“这里面肯定有阴谋,在搞清楚吴人的真实意图之前,我不能让他们进入永安。”罗宪表情严肃地道。

邓良一听就急了。道:“令则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后的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之清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之清扬并收藏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外一篇 《三国志·季汉书·雍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