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之所以选择在沓中屯田,并不完全是去避祸。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对于姜维而言,只要离开成都,只要手中握有兵权,就无所谓避不避祸,黄皓的手伸的再长,也不可能伸到前线来,重兵在握,任何人想要撼动姜大将军的地位,都是痴心妄想。

选择沓中屯田,姜维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积极地准备北伐。沓中与陇西相邻,只隔了一道秦岭,今秋粮熟之后,姜维已经在谋划明年春天北出狄道进军陇右的计划了。

北伐是诸葛丞相的遗愿,也是姜维此生不变地追求。对于已过花甲之年的姜维来说,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太多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姜维从来没有想到过卸甲归田,他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立足陇西关中,将大汉的旗帜插到他的家乡故土上。

这是他的执念。姜维是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降蜀的,他原本是天水郡的中郎将,蜀军攻入陇西,天水太守马遵仓皇而逃,姜维被迫无奈才降了蜀国。

第一次北伐以街亭失守而宣告失败,那时的人们都不会相信,一个来自魏国的降者日后会才为统领蜀国大军的大将军,只有诸葛亮慧眼识英才,叹道:“我虽未得陇右寸土,但得伯约,胜过沃野千里。”那一年,姜维二十六岁。

在姜维归蜀后不久,他的母亲来信让他寻找当归,喻指让他回魏,可见姜维的母亲也是一个极聪明的人。173但姜维回信道:“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姜维之所以如此回复母亲,并不是说他不孝,而是姜维在蜀中看到了他的前途。魏国人才济济,门阀林立,姜维虽有才华,但终其一生,也不过能当个郡守之类的官职,而在蜀国,他深受诸葛亮的器重,他的政治才华和胸襟抱负才有显露于世的机会。

在半个世纪的漫长征程中,姜维一步步地走上了权力的巅峰,但壮志未酬的北伐事业却又让他锥心刻骨,胜利过,也失败过,但他的执着,却从未有所改变。

“也许这会是我有生之生最后一次北伐了。”姜维在谋划着明年春天的北伐行动时如此自嘲地说。

正是他一直心系北伐,所以才将重兵集结在沓中这个看似偏远的地方。姜维想起来在成都时刘胤和他的对话,他轻轻地哼了一声:“燕雀岂知鸿鹄之志!”

在姜维看来,象刘胤这样的王孙公子又懂得多少军事。汉中敛兵聚谷的计划可是他惮精竭虑谋划出来的,这个计划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利用了汉中的地理优势,可以将汉中驻防的兵力降低到最低要求,从而可以保证姜维有足够的兵力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后的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之清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之清扬并收藏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外一篇 《三国志·季汉书·雍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