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地,刘胤就看到了姜维。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

论年纪,姜维刚过花甲之年,但多年的行伍经历绝对不会将他和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联系在一起,除了颔下几缕短髯偶见花白之色外,看不出他浑身上下有一丝的苍老之色,剑眉入鬓,虎目含威,虽然姜维看起来不是那种孔武有力的硬汉形象,但浑身散发出来的凛然气势也让人不敢逼视。

姜维身着朝服,但却没有象刘胤等诸臣一样脱履上殿,而且腰间还挂着佩剑。

剑履上殿?

刘胤的眼中掠过一抹异色,在他的印象之中,三国时代也只有董卓曹操这样的权臣才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资格,没想到姜维居然也有这样的资格,倒让刘胤大为惊奇。

刘胤的目光,有意无意地落在了诸葛瞻的脚下,方才没有注意,敢情诸葛瞻也是穿着鞋履上的殿,只是他没有佩剑罢了。原来剑履上殿是做为录尚书事的一种特权,并非姜维一人独享。在蜀汉时期,身为宰辅的录尚书事都有这个特权,大概也是源自诸葛亮主政期间,诸葛亮身为相父,地位自然是荣崇之极,其后这个传统也就延续了下来,算是一种荣耀。

“微臣叩见陛下。”姜维大步行至殿下,俯身拜道。

刘禅抬手道:“大将军平身。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

姜维沉声道:“臣讨逆魏于祁山,破邓艾营寨,正欲进军陇右,却连接陛下三道急诏,召臣回朝,未知圣意如何?”

刘禅的面上,浮现出一丝极不自然的神色,顾盼了一下左右,轻轻地干咳了一声,道:“大将军多年征战,劳苦功高,朕甚恤之,特召大将军回朝,或恐大将军有失,折损威名。”

刘禅的话,显然是言不由衷,姜维虽然长年征战在外,但他并不是聋子瞎子,朝中之事,他还是了若指掌的。诸葛瞻和董厥联名上书弹劾他好战无功导致兵疲民贫,请求天子削夺姜维的兵权,改当益州刺史。这件事,姜维自然是清楚的很,不过刘禅考虑再三,没有同意诸葛瞻和董厥的这份奏章,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紧接着黄皓又提出来用右将军阎宇代替姜维的主意,却让刘禅有些动摇,虽然刘禅没有降诏直接解除姜维的职务,但给姜维连着下了三道诏书,急召他回成都。君命不可违,姜维不得不草草结束了第十一次北伐,班师回朝。

恐怕连姜维都没有意识到,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北伐,也许他将再没有机会兵出祁山,踏上陇西大地了。

但姜维对北伐的又一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后的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之清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之清扬并收藏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外一篇 《三国志·季汉书·雍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