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第三工坊就座落在都江堰东南十里处,毗邻蜀江,据说这儿就是当年蒲元为先帝刘备铸刀之地,紧挨着蜀江,也是为了取水方便,蜀江水爽烈,为淬火之必须。173(..首发)

工坊的方圆数里之外,被划为了军事禁区,高堑深壕,守备森严。

刘胤和张乐进入工坊几乎没有受到什么的阻力,这正是中尉府拥有的超然特权,按规定,中尉府在办差之时,任何的部门官署都得通力配合,何况此案又是涉及到皇帝被刺,自然是人人自危,谁都想竭力地撇清自己与此案的关系,一旦被证明与此案有所牵连,那就是诛灭三族之罪。

工坊主事姓于,一听说中尉右丞大人亲自来查探此案,立刻是战战兢兢地捧上了全部的帐薄,对刘胤的询问一一据实而答。

第三工坊只负责铸刀,不生产别的兵器,每个月的生产都有定额,大约每月生产五百把左右,从生铁坯的进购到成品的出坊,都有着严格的管理,层层把关。

“右丞大人,不是小的自夸,第三工坊自小的担任主事以来,没有出过任何一件的秕漏,别说是一把刀,就是一块铁坯,都没有一点差错。第三工坊所铸的刀,每一把都注明了出处和去向。”

进来之后,刘胤的确留心过这儿的情况,工坊和外部的护卫军队是分开管理的,互不隶属,也就是说工坊主事只负责工坊的管理,外围的警戒则是军队上派人驻守,就算工坊主事暗中贪墨一些武器,也决计不可能夹带出去的。

刘胤取过一把刀,递给了于主事,道:“麻烦于主事看看,这把刀可是出自敝工坊?”

于主事双手捧过刀来,端详片刻道:“不错,这把刀正是本坊所铸,大概是去年腊月所产。173”

刘胤微微惊异,他从这把刀的新旧程度上推断是一把新刀,而于主事直接就说这把刀是两个月前出产的,看来行家就是行家。

“于主事真的能确定这把刀是两个月前所铸的?”

于主事笃定地道:“小的岂敢乱言。不瞒大人,敝工坊所产之刀,小的只需看上几眼,就能知道它产自何年何月,误差绝不超过一月。”

张乐呵呵一笑,似有不信之色,将自己的佩刀拨了出来,道:“真有那么神吗?那你来瞧瞧,我这把刀是哪年所铸?”

于主事看了一眼道:“大人的这把刀是景耀三年六月所铸,这批刀是内宫定制的,虽然外观看起来和普通的刀没有区别,但实则是在普通的生铁坯中加入了两成的玄铁锻造而成,故而比普通的七十二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后的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之清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之清扬并收藏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外一篇 《三国志·季汉书·雍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