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他们才知道苏辙已经到了藤州。原来,苏辙因比神宗为汉武帝,与李清臣争辩,惹恼官家。多亏范纯仁相救,后来请求外任,以闲散官出知汝州。不久,又贬化州别驾,雷州安置。于是,他们也赶赴到藤州。苏轼与苏辙相会,执手时只有泪眼。兄弟二人吟诵着兹前苏轼写给苏辙的诗,“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古真吾乡

◿喜欢看高有鹏写的清明上河·春潮_第九章 涅曲(12)吗?那就记住笔_趣阁的域名zaijiagongzuo◔com◿(请来笔_趣阁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吟着吟着,便泣不成声。二人说了自元祐八年相别后各自的情况,呆了数日,即一起到雷州。苏辙是雷州安置,在这里停下歇息。当地百姓讲,雷州雨多时雷也多,谨防外出时停在树荫下,以免有雷神藏在阴处出来伤害人。苏辙说,生死命也,何日死皆在于天数。住处有草舍,庭前倒也开阔,二人便让苏过置一些锄铲之类的农具,闲时开荒种一些瓜果蔬菜。有一天,两人突然挖出一个肉球,圆圆的皮肉还一动一动的。苏过吓得满头大汗,惊叫道:“是太岁! 苏辙吩咐家人拿刀来,将肉球砍碎,扔去埋掉;苏轼却说,莫这样浪费了,应洗净用盐渍了后煮熟、凉调,可做一顿佳肴。苏过很不好意思自己的举动,从心里佩服二位长者。苏轼说,管他是何方太岁呢,既然现了身,我们曾是朝廷命官,如何不吃了它?这合该是一方土地呈上的美食。兄弟父子三人相互打量着,都是布衣,浑身沾着草芥,各持了一把锄铲,大笑不停。苏轼说自己是秦汉时的东陵侯邵平,三人又一番大笑。吃罢太岁,三人讲起岭南人家食蛇食鼠的习俗,感叹道,此为人随遇而安,如中原人饥时敢食人是同一个道理。

几天后,兄弟二人在海边相别。苏轼与苏过踏上舟船,在海风吹拂中远远地飘去。苏辙和家人伫立在岸边,不敢哭出半点声,只是望着、望着,把脖颈都撑疼了。

踏上海岛时,儋州太守张中带一行人在岸上迎接苏轼,牵引着他与苏过在行衙中先暂住,待官舍修整好,再让他们住进去。苏轼非常感激。海岛椰林又高又密,硕大的椰子挂在头顶高人云端处,满地都是绿草,一片一片的仙人掌簇拥着,犹如一班班念诵佛经的老僧。张中说,待歇息几日,自己要亲领着苏轼父子去吃仙人果。说得苏轼迷惑不解,待张中说清楚是仙人掌上结下的果儿,直让苏轼惊愕得哑了。

第二天一早,苏轼就起来在房舍周围转悠,正遇上晨读的张中。张中掩起书卷,对苏轼拱手行了揖礼,说:“学士早安,儋州日晴,都是托学士的洪福。 二人寒暄了半日,张中领苏轼去四处看一看,一边说道:“学士来到儋州,来的正是时候。弊官今日请学土吃八样珍宝,吃前先让先生看看这八宝。

苏轼随着张中沿江水西行,走进海湾,只见有人正在悬崖峭壁上寻找什么。张中说:“学士,您知道那人在做何种营生吗? 苏轼摇摇头。张中接着说:“海湾处风小浪弱,是燕儿栖息的好去处。冬日来临,北方的燕儿南归,都集在崖下的岩洞中造燕儿窝。当然,最佳的燕儿窝是金丝燕儿做的,比紫燕做的有天壤之别。金丝儿燕春末夏初四月间产卵,产卵前先由公燕选了洞,再由群燕四处寻找银丝鱼儿,和着金丝儿燕涎水一起,丝丝缕缕,结成两寸许的窝窝。不知是谁知道这物是美食,便有人拿了命去换这燕儿窝。传说李德裕来儋州,吃了这燕儿窝,便不思长安。 苏轼摆了摆手,说:“吾不食此物,吾心在儋州。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清明上河·春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高有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有鹏并收藏清明上河·春潮最新章节第九章 涅曲(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