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明白,赵佶说的石室先生是文同的号。文同字与可,又号笑笑先生,也称锦江道人。文同是仁宗时的进士,少年得志,二十岁时就博洽诸子,文彦博曾带了他的词章到府学中做示范。后来,文同做过邛州判官和靖难军节度判官等职,嘉祐时被召试馆职判尚书职兼编校史馆书籍,他却屡以亲老为名辞谢。神宗时熙宁年间文同入朝知太常礼院兼编修大宗正司条贯,才得旧官,复以罪失,终于元丰二年。

赵煦笑了说:“这是一位可笑陵阳太守家,闲无一事只栽花的偷闲太守、窃禄先生。您怎会对他感起兴致?

赵佶摆了摆手,说:“不然,不然。石室先生陵州捉贼,人称乡人神之,是个移灯面空壁,到晓曾不寐的人。洋州洋州:今陕西洋县。人人淡食,他代民请命弛禁茶盐。更不用说他是湖州湖州:今浙江吴兴。太守,荆公曾夸他中和助宣布,循吏缀前芳。此墨竹当是他本人自画形状,其可比吴道子矣!

说着,他又走近前,再退去,说:“苏子瞻曾讲,文与可有四绝:诗一,词二,书三,画四。此墨竹当为画中绝妙品。皇兄,您看这竹,深墨为面,淡墨为背,谁不讲开一代先河?最贵是他胸有成竹——他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他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矣。

赵煦端详着赵佶的神情,不明白这位十一弟如何才十二岁,就懂得这么多。关于文同的墨竹,他只是听说过诸如自命名所居处为墨君堂、竹坞、霜筠亭、此君庵,以及文词咏竹的一些诗词。他颇感兴趣的是人所讲的文同厌烦于求画,把人送的缣素掷在地上,说要用这些缣素做袜子穿。

赵佶越发有兴致,击掌叹道:“皇兄,此乃真纡竹绝品也!

赵煦不懂纡竹,用眼疑惑着望他。

赵佶说:“此纡竹是陵州所画,为垂岩所轧而生百态,纡回弯曲。此类竹屈己自保,生意逾艰。蟠空缭隙,拳局以进;文同所见者,坚缰偃蹇,宛骫附地。文同曰:观其抱节也,刚洁而隆高。其布叶也,瘦瘠而修长,是所谓战风日,傲冰霜,凌突四时,磨铄万草之奇植也。历来文画苏题。苏子瞻言其诗不能尽意而为书,变而为画。他称见文与可画竹,但欲焚笔毁砚耳。皇兄,吾生今日,生逢盛世,此乃万幸也!若非恐苏子瞻落下结交宗室的罪名,吾真想去拜其为师,来日我也想让我的画由他子瞻来题。皇兄,苏学士,他如今还好吗?

赵煦一时语塞。

元祐之初,高太后当着官家与苏轼的面,讲了当年神宗为官家留用才俊的一席话,三人共同抱头痛哭。而后来,贾易弹劾、黄庆基弹劾,都是捕风捉影,却伤了这位大学士的心。尤其是他提的六事,慈、俭、勤、慎、诚、明,使自己好难堪!他说什么若陛下听而不受,受而不信,信而不行,如闻春禽之声、秋虫之鸣,过耳而已。则其虽有三尺之喙,日诵五车之书,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簿书奔走之吏,其为尸素,死有余诛。这,这太令人尴尬了。他自恃才高,动辄外出,简直是把朝廷当作成一个来即来去却去的车马驿站。如今,他已到定州。定州北邻契丹,是他重难边郡的好去处,就由他去吧!

←高有鹏提醒:《清明上河·春潮》最新章节第九章 涅曲(26)免费无弹窗阅读将第一时间在笔趣*阁更新,记住域名zaijiagongzuo◎com←(请来笔趣*阁*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清明上河·春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高有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有鹏并收藏清明上河·春潮最新章节第九章 涅曲(26)